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
共28题; 满分:100.0分
单项选择题 共10题; 20.0分
1.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A. 辩证法思想
B. 唯物主义思想
C. 可知论思想
D. 决定论思想
3. 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C. 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满分:2.0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 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
B.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 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
D. 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满分:2.0
5. 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A. 客观性
B. 相对性
C. 绝对性
D. 全面性
满分:2.0
6.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
A. 唯一标准
B. 根本标准
C. 普遍标准
D. 特殊标准
满分:2.0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
A. 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B. 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 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满分:2.0
8. 商品经济是()
A.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 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 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满分:2.0
9.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A. 不变资本的产物
B. 可变资本的产物
C.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 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满分:2.0
10.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资本论》的出版
C. 唯物史观的形成
D. 私有制的消失
满分:2.0
多项选择题 共5题; 20.0分
11. 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 物质生产实践
B. 社会政治实践
C. 理性认识活动
D. 科学文化实践
满分:4.0 ,B,D
12. 新生事物是()
A. 新出现的事物
B. 形式新奇的事物
C. 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D.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
满分:4.0 ,D
13. 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A. 因地制宜
B. 掌握火候
C. 注意分寸
D. 适可而止
满分:4.0 ,C,B
14.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 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满分:4.0 ,B,C,D
15. 一切商品都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
A. 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不会有价值
B. 没有价值的商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
D.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满分:4.0 ,B,D
判断题 共10题; 20.0分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T. 对
F. 错
满分:2.0
17.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
T. 对
F. 错
满分:2.0
18. 错误的思想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T. 对
F. 错
满分:2.0
19. 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T. 对
F. 错
满分:2.0
20. 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T. 对
F. 错
满分:2.0
2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人为制造矛盾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
T. 对
F. 错
满分:2.0
22. 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垄断消灭了竞争。
T. 对
F. 错
满分:2.0
23.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种社会形态。
T. 对
F. 错
满分:2.0
24.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T. 对
F. 错
满分:2.0
25. 唯物主义坚持可知论,唯心主义坚持不可知论。
T. 对
F. 错
满分:2.0
简答题 共2题; 20.0分
26.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主要表现?
满分:10.0 参考答案: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正确答案: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7.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满分:10.0 参考答案:
(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全部资本带来的,也不是不变资本带来的,而是由可变资本的带来的。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正确答案:
(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全部资本带来的,也不是不变资本带来的,而是由可变资本的带来的。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述题 共1题; 20.0分
28. 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闭幕式上,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分析这一论断的理论基础,这一原理对我党的工作有何指导意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结合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展开阐述)
满分:20.0 参考答案: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这一论断的理论基础。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从质上看,它是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作用的人们。从量上看,是指社会居民中的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人民群众的构成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人民群众的主题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为其服务的知识分子。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具体表现如下: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生产了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为人们从事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为精神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再次,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论是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还是由一个社会形态到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质变,都需要通过人民群众参与的改革或革命才能实现。
【4】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名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结合当前民生热点问题展开说明
正确答案: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这一论断的理论基础。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从质上看,它是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作用的人们。从量上看,是指社会居民中的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人民群众的构成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人民群众的主题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为其服务的知识分子。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具体表现如下: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生产了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为人们从事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为精神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再次,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论是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还是由一个社会形态到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质变,都需要通过人民群众参与的改革或革命才能实现。
【4】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名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结合当前民生热点问题展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