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19秋在线作业1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1.环境责任的原则是指
A.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B.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而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积极治理的原则
C.人们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对资源造成减损,即应承担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
D.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保护他们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进行监督的权利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
B.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
C.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简接利用的淡水。
D.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淡水资源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构成要具备的要素是
A.内容和客体
B.主体和客体
C.主体和客体
D.主体、内容和客体
4.在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中,( C)判断行为者行为是否违法的界限,是承担行政责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A.危害结果
B.行为人的过错
C.行为的违法性
D.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5.下列不属于环境刑事诉讼的类型的是
A.污染型的环境刑事诉讼
B.职务型环境刑事诉讼
C.破坏型的环境刑事诉讼
D.责任型环境刑事诉讼
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民事责任
A.故意
B.过失
C.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后果
D.违法行为
7.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的罚款。
A.一倍的
B.一倍以上两倍以下
C.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D.一倍以上四倍以下
8.环境民事责任与环境领域的其他责任如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的重要区别是
A.环境民事责任主要是以补偿为目的的财产责任,造成财产损失是承担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且补偿性较强
B.环境民事责任以环境义务为基础和前提
C.环境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
D.主体不同
9.下列不属于环境污染特征的是
A.环境污染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是人类正常活动的有害副作用。
B.环境污染是以环境质量的改变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为媒介影响和危害人类人身财产与自然生态系统。侵害对象广泛,侵害权益多种。
C.环境污染有综合性、积累性和有限性。
D.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往往难以发现和治疗。
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包括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人与物的关系
D.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11.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确立的环境污染危害民事责任的规则原则为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12.《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的转让给他人使用
D.不的转让给他人使用
13.下列不属于生态保护法律制度与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区别的是
A.规制对象
B.制度内容
C.制度目标
D.制度行为
14.1979年颁布的()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环境保护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B.《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C.《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
D.《环境源监测管理办法》
15.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是多长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二、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16.环境污染防治法的类型可分为
A.预防性控制制度
B.治理性控制制度
C.综合性控制制度
D.技术性控制制度
17.环境污染防治法特征有
A.环境污染防治法是针对某一环境要素的污染防治所进行的综合立法,其内容涉及到对该环境要素的全面保护。
B.环境污染防治法与生态保护法律制度之间应是互相协调与互相配合的关系,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环境要素的保护作出规定,侧重点相同。
C.环境污染防治法是环境法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由某一环境要素保护的专门单行法规及其相关法规构成的系统性规范的统一体。
D.环境污染防治法是环境基本法中有关污染防治的一般制度,既是环境管理基本制度在污染防治方面的具体体现,又是环境要素污染防治立法的基础的和指导,是各污染防治单行法律制
18.下列社会组织中哪些属于国际环境法的主体()
A.国家
B.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C.欧洲联盟
D.根据环境条约建立的国际组织
19.环境监测制按目的可以分为
A.监视性监测
B.研究性监测
C.特定目的监测
D.综合性监测
20.环境民事诉讼特征包括
A.举证责任倒置
B.实行因果关系推定
C.延长诉讼时效
D.缩短诉讼时效
21.(?)和开除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行政处分的主要形式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撤职、降级
22.生态保护法律的类型分为
A.规划制度
B.区域保护制度
C.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D.有偿使用制度
23.环境保护法的主体主要包括(?)等
A.国家
B.国家机关
C.社会团体
D.企事业单位
2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点包括
A.综合性
B.技术性
C.社会性
D.共同性
25.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分为()等几种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行政处分
26.我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讲的“三同时”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A.同时规划
B.同时设计
C.同时施工
D.同时投产使用
27.从享有行政权力和具体行使行政权力的角度分析,土地管理的主体可以分为()
A.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
B.土地行政主管机关
C.行政首长
D.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通公务员
28.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行为主体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有
A.赔偿损失
B.停止侵害
C.排除危害
D.赔礼道歉
29.某单位因排放污水而致附近数十农户的庄稼遭受损失。下列关于该事件的表述中哪些是错误的()
A.若该单位能证明其污水排放标准是符合排污标准规定的,则该单位不承担民事责任
B.若该单位能证明其主观上却无过失,则不承担民事责任
C.若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可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D.受害农户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2年,自其知道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30.土地征收和征用制度应遵循()原则
A.公共利益需要的原则
B.依照法定程序的原则
C.综合性补偿的原则
D.依法给予补偿的原则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31.矿产资源所有权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
32.草坪和草坡是《草原法》所称的草原包括的内容。
33.《土地管理法》所称土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土地,主要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但不包括未利用地。
34.危害后果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35.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对故意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一般都规定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对过失行为,在一定条件则规定不予追究。
36.环境监测制度是环境监测的法律化,是围绕环境监测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规则体系。
37.在变更之诉中,人民法院无权直接对其环境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变更行政处罚而直接决定环境相对人的合法权利。
38.大气污染的特点是污染速度快,范围大,持续时间也较长。
39.三同时制度的具体要求包括同时设计、同时施和同时受益。
40.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