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秋4月中传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考核
共5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40题,80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 。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2.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 ) 。
A、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B、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C、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D、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3.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
4.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7.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
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
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
8.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他的这一观点是(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辩证法观点
9.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观点是( ) 。
A、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B、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
C、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D、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
10.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 ) 。
A、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B、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C、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是不直接同一的
D、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
11.许多地方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这是( ) 。
A、渔猎时代的环境问题
B、新石器时期的环境问题
C、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D、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1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
A、正确反映
B、歪曲反映
C、颠倒反映
D、否定反映
13.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 )。
A、相互对立的
B、相互包含的
C、直接同一的
D、相互转化的奥鹏中传媒答案请进:opzy.net或请联系微信:1095258436
14.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具体性
15.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
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16.规律是 ( ) 。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17.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8.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C、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19.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20.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A、制造使用工具
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语言文字
D、具有思想意识
21.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 。
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
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22.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23.社会存在( ) 。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
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就是指社会环境
24.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
C、社会环境
D、社会意识
25.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
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
26.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
C、生产劳动
D、气候变化
2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 )。
A、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C、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D、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30.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
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31.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得到证明定是非
3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33.“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34.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 )。
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35.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3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实践是一种( )。
A、客观物质性活动
B、自觉能动性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37.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38.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它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 )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
39.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 )。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二者互为因果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40.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 。
A、人口多,密度大
B、人口少,增长慢
C、人口不增也不减
D、与物质生产相适应
二、多选题(共10题,20分)
1.下列哪些制度、设施及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
A、清真寺
B、《红楼梦》
C、化工厂
D、生产资料所有制
2.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意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把意识与存在等同起来
C、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
D、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B、互不联系、互不干扰的
C、互相绝对排斥的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和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
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
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
5.地球是由无数个循环系统组成,例如地球水循环系统:水被蒸发,又以雨雪的方式降落下来,不停反复。水生生物循环系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又以鱼的排泄物为食。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大系统,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相互之间不断加强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这说明系统具有( )。
A、整体性
B、结构性
C、层次性
D、开放性
6.知识分子( ) 。
A、是一个独立的、广泛的阶层
B、不是由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人所组成
C、具有统一的阶级属性,是一个独立的阶级
D、不同的知识分子可以为各种不同的阶级服务
7.意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纯粹的”意识,“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 )。
A、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
B、意识永远依赖于物质
C、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D、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
8.下列各项属于典型的社会革命类型的有( )。
A、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革命
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统治的革命
C、被压迫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斗争
D、殖民地人民反对宗主国压迫的斗争
9.物质生产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其表现有( )。
A、物质生产的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B、物质生产为科学提供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
C、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物质生产决定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
1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这句话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