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福师22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标准答案】

可做奥鹏国开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599792888 或 微信:1095258436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共5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5题,70分)

1.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拆衷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

A、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B、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3.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物质性

B、存在性

C、可知性

D、运动性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7.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8.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B、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9.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 。

A、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发热

D、电闪雷鸣

11.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12.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它包括( ) 。

A、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13.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14.认识的客体是( )

A、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外部自然界

15.意识是( ) 。

A、一切事物都具有的现象

B、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C、人类独有的现象

D、植物.动物.人类普遍具有的现象

16.人在价值关系中( )

A、只能做价值主体

B、只能做价值客体

C、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17.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1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社会意识

19.“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20.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A、劳动技能

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

21.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奥鹏福师答案请进:opzy.net或请联系微信:1095258436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D、家庭关系

2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A、动力和源泉

B、现象和本质

C、状态和形式

D、方向和道路

24.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25.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26.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社会制度的更替

C、阶级斗争

D、精神文明的发展

27.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阶级心理和民族心理

C、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

D、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

2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A、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2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 ) 。

A、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3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3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32.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33.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34.运动是物质的( ) 。

A、唯一属性

B、根本属性

C、特殊属性

D、偶然属性

3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

A、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状态

C、两种不同的方式

D、两种不同的结果

二、多选题(共10题,20分)

1.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形式主义

B、形式虚无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2.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3.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4.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5.矛盾的同一性是( ) 。

A、不同矛盾的共性

B、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D、矛盾双方互相贯通的趋势

6.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

A、精神的

B、物质的

C、实践的

D、自然的

7.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 。

A、个人依赖集体,无集体即无个人

B、个人代表集体,有个人就不必有集体

C、集体依赖个人,无个人即无集体

D、集体代表个人,有集体就不必有个人

8.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

A、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

C、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9.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三、判断题(共5题,1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A、错误

B、正确

2.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

A、错误

B、正确

3.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 。

A、错误

B、正确

4.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无限性。

A、错误

B、正确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是哲学发展的顶峰 。

A、错误

B、正确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共5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5题,70分)

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3.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

A、宗教思想

B、政治思想

C、艺术

D、道德

4.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B、.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6.“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8.“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9.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10.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 。

A、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

C、国体

D、意识形态

11.现象是( ) 。

A、事物内在的联系

B、事物稳定的联系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D、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

12.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A、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1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5.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 。

A、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1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17.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 。

A、诡辩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8.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19..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2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

A、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B、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C、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

D、否认世界有两个本原

22.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 ) 。

A、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B、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个性可以脱离共性而存在

D、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

23.国家在实质上代表( ) 。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C、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24.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5.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26.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 ) 。

A、一定社会中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B、一定社会中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D、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2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2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A、动力和源泉

B、现象和本质

C、状态和形式

D、方向和道路

29.矛盾体系中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 。

A、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差别

B、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差别

C、现实矛盾与非现实矛盾的差别

D、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差别

30.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D、家庭关系

31.社会基本矛盾是( ) 。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发热

D、电闪雷鸣

34.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35.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

A、最高标准

B、唯一标准

C、必要标准

D、价值标准

二、多选题(共10题,20分)

1.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形式主义

B、形式虚无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2.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3.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4.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在认识上说明( )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D、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7.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9.矛盾的同一性是( ) 。

A、不同矛盾的共性

B、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D、矛盾双方互相贯通的趋势

10.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三、判断题(共5题,10分)

1.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

A、错误

B、正确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3.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

A、错误

B、正确

4.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A、错误

B、正确

5.从起源上说,国家是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 。

A、错误

B、正确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共5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5题,70分)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社会制度的更替

C、阶级斗争

D、精神文明的发展

3.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4.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

A、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B、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5.人在价值关系中( )

A、只能做价值主体

B、只能做价值客体

C、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6.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发热

D、电闪雷鸣

7.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社会意识

8.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9.社会基本矛盾是( ) 。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0.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阶级心理和民族心理

C、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

D、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

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 。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拆衷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1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1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B、.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5.“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16.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17.运动是物质的( ) 。

A、唯一属性

B、根本属性

C、特殊属性

D、偶然属性

18.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19.现象是( ) 。

A、事物内在的联系

B、事物稳定的联系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D、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

20.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21.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

A、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状态

C、两种不同的方式

D、两种不同的结果

2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A、动力和源泉

B、现象和本质

C、状态和形式

D、方向和道路

2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24.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 。

A、生产方式

B、人口增长的快慢

C、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

D、自然条件的好坏

2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26.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在他们是( ) 。

A、历史进程的决定者

B、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参与者和组织者

C、历史活动的主体力量

D、历史规律的制定者

2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28.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29.质变中量的扩张是指( ) 。

A、事物质变前的量变

B、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质变不断地发生

D、量变过程中局部的质变

30.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

A、最高标准

B、唯一标准

C、必要标准

D、价值标准

3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32.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

A、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

B、规律不能被人所掌握.所利用

C、规律强制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3.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34.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社会性劳动

B、直立行走

C、人脑的形成

D、语言的产生

35.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 。

A、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

C、国体

D、意识形态

二、多选题(共10题,20分)

1.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2.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3.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形式主义

B、形式虚无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6.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性材料的工具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7.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所特有的意识活动( ) 。

A、三思而后行

B、弱肉强食

C、趋利避害

D、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8.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9.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10.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三、判断题(共5题,10分)

1.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 。

A、错误

B、正确

2.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

A、错误

B、正确

3.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

A、错误

B、正确

4.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有两种,它们是和平交往和战争交往 。

A、错误

B、正确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共5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5题,70分)

1.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 。

A、生产方式

B、人口增长的快慢

C、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

D、自然条件的好坏

2.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 。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5.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A、劳动技能

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

6.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7.“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8.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9.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它包括( ) 。

A、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10.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社会意识

11.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 。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上层建筑的性质

12.现象是( ) 。

A、事物内在的联系

B、事物稳定的联系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D、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

13.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在他们是( ) 。

A、历史进程的决定者

B、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参与者和组织者

C、历史活动的主体力量

D、历史规律的制定者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15.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A、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16.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

A、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B、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17.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

A、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状态

C、两种不同的方式

D、两种不同的结果

18.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19.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社会性劳动

B、直立行走

C、人脑的形成

D、语言的产生

20.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2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

A、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

B、规律不能被人所掌握.所利用

C、规律强制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拆衷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23.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社会制度的更替

C、阶级斗争

D、精神文明的发展

24.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发热

D、电闪雷鸣

25.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26.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2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 ) 。

A、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28.社会形态是( )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D、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统一

29.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

A、宗教思想

B、政治思想

C、艺术

D、道德

30.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D、家庭关系

31.“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32.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3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34.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伟大变革,表现在( ) 。

A、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B、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D、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

35.人在价值关系中( )

A、只能做价值主体

B、只能做价值客体

C、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二、多选题(共10题,20分)

1.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2.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性材料的工具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4.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所特有的意识活动( ) 。

A、三思而后行

B、弱肉强食

C、趋利避害

D、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6.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

A、精神的

B、物质的

C、实践的

D、自然的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 )

A、它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的重要观点

B、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

C、它把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D、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8.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形式主义

B、形式虚无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9.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10.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三、判断题(共5题,10分)

1.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有两种,它们是和平交往和战争交往 。

A、错误

B、正确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是哲学发展的顶峰 。

A、错误

B、正确

3.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 。

A、错误

B、正确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A、错误

B、正确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共5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5题,70分)

1.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拆衷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

A、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B、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3.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物质性

B、存在性

C、可知性

D、运动性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7.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8.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B、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9.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 。

A、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发热

D、电闪雷鸣

11.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12.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它包括( ) 。

A、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13.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14.认识的客体是( )

A、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外部自然界

15.意识是( ) 。

A、一切事物都具有的现象

B、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C、人类独有的现象

D、植物.动物.人类普遍具有的现象

16.人在价值关系中( )

A、只能做价值主体

B、只能做价值客体

C、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17.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1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社会意识

19.“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20.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A、劳动技能

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

21.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D、家庭关系

2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A、动力和源泉

B、现象和本质

C、状态和形式

D、方向和道路

24.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25.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26.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社会制度的更替

C、阶级斗争

D、精神文明的发展

27.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阶级心理和民族心理

C、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

D、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

2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A、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2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 ) 。

A、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3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3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32.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33.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34.运动是物质的( ) 。

A、唯一属性

B、根本属性

C、特殊属性

D、偶然属性

3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

A、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状态

C、两种不同的方式

D、两种不同的结果

二、多选题(共10题,20分)

1.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形式主义

B、形式虚无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2.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3.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4.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5.矛盾的同一性是( ) 。

A、不同矛盾的共性

B、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D、矛盾双方互相贯通的趋势

6.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

A、精神的

B、物质的

C、实践的

D、自然的

7.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 。

A、个人依赖集体,无集体即无个人

B、个人代表集体,有个人就不必有集体

C、集体依赖个人,无个人即无集体

D、集体代表个人,有集体就不必有个人

8.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

A、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

C、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9.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三、判断题(共5题,1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A、错误

B、正确

2.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

A、错误

B、正确

3.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 。

A、错误

B、正确

4.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无限性。

A、错误

B、正确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是哲学发展的顶峰 。

A、错误

B、正确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共5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5题,70分)

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3.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

A、宗教思想

B、政治思想

C、艺术

D、道德

4.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B、.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6.“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8.“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9.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10.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 。

A、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

C、国体

D、意识形态

11.现象是( ) 。

A、事物内在的联系

B、事物稳定的联系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D、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

12.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A、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1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5.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 。

A、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1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17.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 。

A、诡辩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8.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19..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2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

A、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B、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C、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

D、否认世界有两个本原

22.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 ) 。

A、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B、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个性可以脱离共性而存在

D、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

23.国家在实质上代表( ) 。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C、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24.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5.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26.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 ) 。

A、一定社会中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B、一定社会中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D、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2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2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A、动力和源泉

B、现象和本质

C、状态和形式

D、方向和道路

29.矛盾体系中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 。

A、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差别

B、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差别

C、现实矛盾与非现实矛盾的差别

D、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差别

30.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D、家庭关系

31.社会基本矛盾是( ) 。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发热

D、电闪雷鸣

34.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35.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

A、最高标准

B、唯一标准

C、必要标准

D、价值标准

二、多选题(共10题,20分)

1.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形式主义

B、形式虚无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2.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3.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4.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在认识上说明( )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D、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7.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9.矛盾的同一性是( ) 。

A、不同矛盾的共性

B、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D、矛盾双方互相贯通的趋势

10.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三、判断题(共5题,10分)

1.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

A、错误

B、正确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3.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

A、错误

B、正确

4.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A、错误

B、正确

5.从起源上说,国家是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 。

A、错误

B、正确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共5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5题,70分)

1.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拆衷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

A、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B、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3.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物质性

B、存在性

C、可知性

D、运动性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7.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8.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B、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9.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 。

A、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发热

D、电闪雷鸣

11.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12.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它包括( ) 。

A、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13.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14.认识的客体是( )

A、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外部自然界

15.意识是( ) 。

A、一切事物都具有的现象

B、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C、人类独有的现象

D、植物.动物.人类普遍具有的现象

16.人在价值关系中( )

A、只能做价值主体

B、只能做价值客体

C、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17.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1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社会意识

19.“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20.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A、劳动技能

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

21.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D、家庭关系

2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A、动力和源泉

B、现象和本质

C、状态和形式

D、方向和道路

24.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25.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26.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社会制度的更替

C、阶级斗争

D、精神文明的发展

27.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阶级心理和民族心理

C、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

D、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

2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A、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2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 ) 。

A、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3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3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32.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33.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34.运动是物质的( ) 。

A、唯一属性

B、根本属性

C、特殊属性

D、偶然属性

3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

A、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状态

C、两种不同的方式

D、两种不同的结果

二、多选题(共10题,20分)

1.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形式主义

B、形式虚无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2.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3.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4.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5.矛盾的同一性是( ) 。

A、不同矛盾的共性

B、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D、矛盾双方互相贯通的趋势

6.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

A、精神的

B、物质的

C、实践的

D、自然的

7.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 。

A、个人依赖集体,无集体即无个人

B、个人代表集体,有个人就不必有集体

C、集体依赖个人,无个人即无集体

D、集体代表个人,有集体就不必有个人

8.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

A、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

C、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9.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三、判断题(共5题,1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A、错误

B、正确

2.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

A、错误

B、正确

3.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 。

A、错误

B、正确

4.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无限性。

A、错误

B、正确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是哲学发展的顶峰 。

A、错误

B、正确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共5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5题,70分)

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3.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

A、宗教思想

B、政治思想

C、艺术

D、道德

4.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B、.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6.“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8.“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9.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10.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 。

A、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

C、国体

D、意识形态

11.现象是( ) 。

A、事物内在的联系

B、事物稳定的联系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D、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

12.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A、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1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5.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 。

A、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1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17.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 。

A、诡辩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8.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19..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2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

A、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B、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C、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

D、否认世界有两个本原

22.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 ) 。

A、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B、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个性可以脱离共性而存在

D、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

23.国家在实质上代表( ) 。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C、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24.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5.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26.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 ) 。

A、一定社会中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B、一定社会中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D、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2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2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A、动力和源泉

B、现象和本质

C、状态和形式

D、方向和道路

29.矛盾体系中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 。

A、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差别

B、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差别

C、现实矛盾与非现实矛盾的差别

D、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差别

30.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D、家庭关系

31.社会基本矛盾是( ) 。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发热

D、电闪雷鸣

34.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35.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

A、最高标准

B、唯一标准

C、必要标准

D、价值标准

二、多选题(共10题,20分)

1.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形式主义

B、形式虚无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2.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3.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4.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在认识上说明( )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D、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7.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9.矛盾的同一性是( ) 。

A、不同矛盾的共性

B、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D、矛盾双方互相贯通的趋势

10.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三、判断题(共5题,10分)

1.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

A、错误

B、正确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3.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

A、错误

B、正确

4.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A、错误

B、正确

5.从起源上说,国家是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 。

A、错误

B、正确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共5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5题,70分)

1.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拆衷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

A、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B、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3.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物质性

B、存在性

C、可知性

D、运动性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7.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8.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B、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9.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 。

A、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发热

D、电闪雷鸣

11.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12.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它包括( ) 。

A、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13.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14.认识的客体是( )

A、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外部自然界

15.意识是( ) 。

A、一切事物都具有的现象

B、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C、人类独有的现象

D、植物.动物.人类普遍具有的现象

16.人在价值关系中( )

A、只能做价值主体

B、只能做价值客体

C、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17.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1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社会意识

19.“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20.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A、劳动技能

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

21.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D、家庭关系

2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A、动力和源泉

B、现象和本质

C、状态和形式

D、方向和道路

24.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25.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26.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社会制度的更替

C、阶级斗争

D、精神文明的发展

27.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阶级心理和民族心理

C、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

D、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

2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A、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2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 ) 。

A、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3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3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32.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33.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34.运动是物质的( ) 。

A、唯一属性

B、根本属性

C、特殊属性

D、偶然属性

3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

A、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状态

C、两种不同的方式

D、两种不同的结果

二、多选题(共10题,20分)

1.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形式主义

B、形式虚无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2.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3.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4.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5.矛盾的同一性是( ) 。

A、不同矛盾的共性

B、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D、矛盾双方互相贯通的趋势

6.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

A、精神的

B、物质的

C、实践的

D、自然的

7.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 。

A、个人依赖集体,无集体即无个人

B、个人代表集体,有个人就不必有集体

C、集体依赖个人,无个人即无集体

D、集体代表个人,有集体就不必有个人

8.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

A、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

C、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9.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三、判断题(共5题,1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A、错误

B、正确

2.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

A、错误

B、正确

3.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 。

A、错误

B、正确

4.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无限性。

A、错误

B、正确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是哲学发展的顶峰 。

A、错误

B、正确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鹏作业网 » 福师22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标准答案】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