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专题大作业1
姓名得分
请结合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经济、知识管理以及学习型组织的理论阅读本案例,并写出一篇心得体会,字数在800――1000字以内,题目自拟。
(以下楷体字部分是案例内容,因字数较多,为节约纸张起见,务请同学们不要打印)
联想:中国第一个学习型组织?
一、联想集团:14年健康成长
联想集团创建于1984年,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9家国内分公司,21家海外分支机构,近千个销售网点,职工6000余人,净资产16亿元,以联想电脑、电脑主板、系统集成、代理销售、工业投资和科技园区六大支柱产业为主的技工贸一体、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信息产业集团。1997年销售总额达125亿元人民币,并在各主要业务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联想电脑闯入亚太十强排名第五,联想QDI主板跻身世界板卡供应第三位,联想系统集成公司成为国内优秀系统集成企业之一。1995年至1997年连续三年在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二,全国高新技术百强企业排名第一,是国家电子工业部重点支持的六大集团之一,是1997年国家120家试点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
诞生14年以来,联想集团一直以稳健的速度成长(见附图)。目前公司已摆脱了大多数民营企业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向大集团、正规化、协同作战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迈进。
二、极富特色的组织学习活动
联想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联想具有极富特色的组织学习实践,使得联想能顺应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从而健康成长。经过深入了解和认真分析,笔者认为,联想集团存在以下几种组织学习方式:
1.从合作中学习
早期,联想从与惠普(HP)的合作中学习到了市场运作、渠道建设与管理方法,学到了企业管理经验,对于联想成功地跨越成长中的管理障碍大有裨益;现在,联想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技术合作,与计算机界众多知名公司,如英特尔(Intel)、微软、惠普、东芝等,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从与众多国际大公司的合作中受益匪浅。因此,我们有理由说:联想是一个非常善于从合作中学习的公司。
首先,联想把向合作伙伴学习作为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其次,虽然联想进行合作的着眼点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最快捷地以最便宜的价格提供给中国用户”,但更深层次的含义则在于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在每一次合作中,联想都能做到以我为主,积极消化、吸收国际最先进技术,学习国际性大公司在技术、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组织管理以及市场运作等多方面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方法,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带动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向他人学习
除了能从合作伙伴那里学到东西之外,联想还是一个非常有心的“学习者”,善于从竞争对手、本行业或其他行业优秀企业以及顾客等各种途径学习。
(1)前车之辙后车之鉴
在美国硅谷,每年都有几百家公司诞生,同时也会有几百家公司破产。凭借一个好产品,一项新技术,公司的股票可以长10倍,但当这个产品被人超过以后,公司也可能就此一蹶不振。而在中关村,潮起潮落,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戏也唱了很久。置身于商战的潮头,联想领略了太多酸甜苦辣,他们学会了“跳出画面看画”,学会了“照镜子”,懂得了“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的道理。因此,联想不仅经常反思、总结自己的成败得失,而且特别关注别人的成功与失败。对于别人的失败,联想不是幸灾乐祸,而是从中品味其失败的原委,力求达到“别人摔跟头,我们长见识”的目的。因为别人今天摔的跟头,明天可能也会轮到联想自己头上。所以,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就象为联想打了“预防针”,提高了公司的免疫力。正如柳传志所说:“联想今天能与国外厂商竞争到这种程度,确实反复研究过人家的管理方法。”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联想现在已成为中国计算机世界的“领头羊”,其一举一动都已成为别人注目的焦点,同业其他公司对于联想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但联想人并不因此而目空一切,傲气凌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联想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但总体份额还不高,也就11%左右,竞争对手还很强大;联想一年产销40-50万台微机,而IBM或康柏(Compaq)一年的产销量就是500-600万台,联想只是在局部战场上打了个小胜仗,在国际市场上力量还很弱小,还远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因此,联想本着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和谦虚好学的态度,积极向同行优秀企业学习,“边打边学”,积累了大量经验。
同时,联想也放远眼光,善于向不同行业的企业学习,例如,联想电脑公司在向著名家电企业海尔集团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心服务”的口号,极大地拓宽了服务范围,改善了服务质量,在计算机界刮起了一股“服务热”。
(3)向顾客学习
联想电脑公司于97年10月首家推出对方付费电话热线咨询服务,它能够解决联想电脑售前的机型、售价以及售后服务内容等用户常见的问题。联想热线开通了一个联想与用户相连的窗口,每天都有上万位用户打进热线,咨询有关电脑售前、售后的各种问题。另外,公司还专门设立技术支持服务电话,负责解答用户在使用电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当时解决的问题当时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及时转到有关技术部门妥善处理。
另外,联想热线既接进来,也打出去,经常主动电话回访用户,了解市场需求,发现问题,并将用户无序的问题综合归纳,以求对电脑市场的重要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联想天琴,这一凝结着联想人心血与汗水,包含了14项专利技术的高科技产品的推出,就是在对用户需求进行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厚积薄发的成功典范。在联想系统集成公司,回访用户、了解用户的需求,不仅是一种服务,更成为联想学习市场,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手段。
3.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学习
柳传志有句名言:“要想着打,不能蒙着打。”这国开答案请进:opzy.net或请联系微信:1095258436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善于总结,善于思考,不能光干不总结。实际上,联想是一个非常善于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学习的公司。
联想人善于总结,不仅总结“联想是什么”(指的是过去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功),而且总结“联想为什么”(主要是总结出规律性的管理经验,用以指导以后的工作,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在14年的发展过程中,联想成功地总结出了“贸、工、技三级跳”的发展道路,总结出了一个目标、三步走、五条战略路线、六大事业等经验,总结出了建班子、带队伍、定战略的“管理三要素”的理论。这些成功经验都是善于总结的联想人在市场的摸爬滚打、风风雨雨中总结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有了这些严谨细致的成果总结,联想完成了起步、助跑等阶段,必将迎来起跳、腾飞的辉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善于总结是联想成功的真正秘诀。
三、组织学习机制在不断向别人、向自己的经验学习的同时,联想在组织内部也形成了几种朴素但行之有效的组织学习机制,包括开会、教育与培训、议事制度、委员会与工作小组等。
1.开会
联想从来就是以爱开会而出名。联想的会也有很多名堂:有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的誓师会;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总结会;有征求意见、探讨工作的研讨会;有协调会、工作会等等。通过开会,不仅能统一思想,贯彻精神,而且还能交流经验,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例如,联想科技公司是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整合后还保持着事业部的架构,班子的磨合多源于会议。
2.教育与培训
教育与培训是统一思想、提高骨干队伍素质的主要手段,同时又是个人学习的重要方式。联想注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培训,截止目前已初步建成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从新员工“入模子”培训,接受联想企业文化的熏陶,到高级干部研讨班及管理培训班;从专业技能培训到理论务虚研讨,每年都坚持不懈地搞,并且不断将其健全、完善,力求搞出实效。通过教育与培训,联想已经培养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对企业目标、企业文化有着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核心员工队伍,造就了一批善于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并忠实于联想事业的“领导人物”,为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组织基础。与此同时,联想员工适应岗位的能力不断增强,个人素质不断提高,为员工个人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领导班子议事制度
为了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同时加强信息交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联想在总结公司内有效领导集体的工作经验基础上,有意识地在公司内推行良好的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包括:每周一次总经理晨会,通报日常工作,部署安排工作,主要解决具体问题;每月一次总经理例会,通报、分析经营中的重大问题和情况,决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每季一次总经理沙龙,研讨未来发展战略和公司重大组织管理问题。
与此同时,联想领导班子有一整套约定俗成的议事规则,如“把问题放到桌面上谈”;“算大账不算小账”;“自己看不透的事就听别人的,自己想透别人没想明白的事,就设法让别人明白。如果发生争执,可以依别人的,但要算后帐;双方都想明白的事,就在单位上谈开、谈透,再行动”等等。诸如此类的议事规则,虽然很朴素,但可以保证班子中的成员既精诚团结,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又能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做到坚强有力。
这些议事制度、议事规则,加上“管理三要素”中“建班子”的内容和岗位责任制、薪酬制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组成了联想牢固的组织结构和领导运作体系,有效维护了公司协调、高效运转。
4.委员会和工作小组
为加强横向综合管理力度,联想计划于今年陆续成立投资委员会与技术委员会,规划、领导和协调集团重大投资活动和研发工作。这是联想适应环境变化和公司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委员会将由来自不同部门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组成,便于加大企业对投资和研发工作的领导力度。同时还将针对具体工作成立专门委员会与工作小组,确保重点工作快速推进,协调一致。建立这种工作机制虽然着眼点并不是为了进行组织学习,但却会在客观上产生这种效果。四、组织学习保证与促进机制
除了以上几种学习机制以外,联想集团内部还存在一些组织学习保证与促进机制,有力地配合了组织学习活动。它们是:
1.“鸵鸟理论”:学习的理论基础
联想之所以能虚心学习,原因在于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有一个很有趣的“鸵鸟理论”: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候,人家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只火鸡,人家是只小鸡时,你觉得自己大得不得了,而人家才会认为咱俩一样大;只有你是只鸵鸟时,小鸡才会承认你比他大。提出“鸵鸟理论”是为了提醒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你想取得竞争优势,就得比别人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才行。正是有了“鸵鸟理论”作指导,联想才不自高自大,才会经常看到自己的短处,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努力学习过来,取长补短,使自己不断得到提升。
2.建立共同远景
自创办之初,联想就抱定了“要把联想办成一个长久的、有规模的高技术企业”的信念,并逐渐为自己定下了更清晰的目标:到2010年力争进入世界500强。现在,这个目标已深深根植于每个联想员工的内心深处,它就象一盏明亮的灯,指引着全体联想员工奋勇前进。同时,柳传志总裁也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把大家凝聚起来,指引大家向着目标前进。在联想集团内部,上至子公司总经理,下至车队司机,都爱听柳传志讲话,认为听了柳总的话有劲。即使离开联想的人也对柳传志评价甚高。原联想软件部总经理,现任莲花(Lotus)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皮卓丁先生对柳传志的评价是“(柳总)头脑里总有一个超前的远景,他可以把这种远景不断建立在你的脑袋里,让周围一批人与他有同样的想法和抱负……”。柳总自己也曾说过:对于联想领导核心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深刻理解市场运作的规律,认识企业管理的基本规律,并带动各层次的领导共同认识。因此,建立共同远景是联想成功进行组织学习的第一步。
3.企业文化认同
柳传志总裁反复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对企业目标、企业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员工队伍。企业文化认同对于维护整体、保持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公司采取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首先,新员工在进入联想之后都要接受“入模子培训”,深入了解联想的历史、现状,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其次,联想人善于通过开会来统一思想,贯彻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决策准则。通过这些朴素而行之有效的措施,联想已形成稳定的企业文化和一支稳固的核心员工队伍。而组织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形成组织共有的心智模式,才能有效地进行组织学习。因此,企业文化认同在促进组织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4.领导以身作则
联想集团认为,成熟的“领军人物”有四项标准: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能以大局为重,不争尺短寸长;二要立意高,能经得住表扬,不因点滴成功而骄傲自满;三要有自知之明,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开展自我批评;第四要能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努力找出规律。由此可见,一个成熟的领导者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好的学习者。领导以身作则可以在公司内培养起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带动整个组织进行学习。与此同时,联想在企业内部大力倡导进行“班子建设”,不仅把“建班子”列为“管理三要素”之一,而且制定推广了领导班子议事制度与决策机制。这些措施既有利于保证决策的科学性,防止个别人独断专行,又有利于发扬民主,增进团结,促进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保证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同时也是组织学习的重要机制。
5.及时调整组织结构
昨天的成功不能保证今天和明天的成功,因为昨天的经验可能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形势。因此,在科技、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绝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联想的组织结构变了好几茬:从大船结构到舰队模式;从众多的事业部到整合为六大子公司;从北京联想、香港联想分而治之到统一平台……联想几乎每年都在变。但经过几次“折腾”,联想已经摆脱了大多数民营企业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走向大集团、正规化、协同作战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通过调整,联想不断打破阻碍自己发展的“瓶颈”,从而不断走向成熟。
这种调整,更多地是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发展的需要,但客观上也起到了促进组织学习的作用。
6.人员流动
伴随着组织结构调整而来的是公司人员的频繁流动。在联想集团内,人员流动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为培养后备干部而进行的工作轮换;二是在人岗不相称的情况下,称职的要么给更大的舞台,更重的职责,要么尝试新的岗位;不称职者降职;三是由于现工作环境不适合或组织业务发展需要而进行的调整。通过人员流动,不仅可以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增长才干,而且可以发现人的潜能,以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每位员工的聪明才智。除此之外,伴随着人员流动,知识可以在组织内流动,提高了组织学习的效果。
7.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不断调整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联想也在不断积累经验,建章立制,力争完善组织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率。今天,联想集团已发展成拥有六大子公司,几十个事业部,成百上千个分公司,成千上万名职工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何将这些人凝聚起来,协同配合,共同作战,是对联想的一次新的考验。自1997年业务整合之后,联想又在摸索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制度、组织方式和激励方式,如推广岗位责任制、领导与下属面谈制度、领导班子议事制度、改革薪酬制度,建立全员培训制度等。它们也构成组织学习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8.知识的收集、传播与利用
知识将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应用知识、提高知识的附加价值将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信息对于企业经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联想的成功也离不开广泛搜集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和促进信息在组织内的传播。在联想集团内部有以下几种收集信息、促进信息在组织内传播与利用的机制:(1)广泛收集外部信息联想善于向国外大公司学习,向国内的兄弟企业学习,善于总结别人的成败得失,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力图找出规律,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为此,联想集团采取各种方式,广泛收集外部信息。首先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部门--市场部信息处,设立热线电话、公开信箱以及Internet主页;其次,由总公司信息管理部和业务发展部综合负责信息的规划与处理。(2)促进知识传播为了传播知识、信息,联想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首先是开会。联想以爱开会而闻名。其实,开会、研讨这种普通的形式有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开会,不仅能传播知识、交流经验,而且能统一思想,贯彻企业文化。其次是制度保证。目前,联想已形成一整套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决策保证制度和培训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知识、经验在公司内的传播。第三,通过公司内部刊物传递信息。目前,公司内有五、六种内部刊物,包括《联想报》、《新闻集锦》、《参考资料》、《政策与动态》、《沟通与交流》、《LAS动态》等,从不同角度反馈公司内外各种信息;同时,联想集团舍得在内部现代化建设上下功夫,不仅更新了通讯设备,而且增加了对电脑设备及网络基础建设的投入,努力向无纸化办公的方向迈进。目前,公司正在大力推进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便员工内部沟通,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利用。
现代管理专题大作业2
姓名得分
根据案例材料分析以下问题(800-1000字):
1、柯达公司的业务流程是怎样的?
2、你认为美国柯达公司(Kodak)在上海的全资子公司经过了怎样的再造流程?具有什么样的特色?你的学习体会是什么?
(以下楷体字部分是案例内容,因字数较多,为节约纸张起见,务请同学们不要打印)
柯达电子再造流程
柯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是美国柯达公司(Kodak)在上海的全资子公司,1996年3月建成投产,现有员工400多人。该公司主要负责柯达相机的生产,其销售则由柯达公司上海总部负责。该公司产品主要有APS相机、CBIO相机与一次性相机等。公司成立之初,采用了传统的以职能为取向的组织结构模式。在这个组织结构中,整个公司生产运作由执行经理负责,其下属的生产部经理、工程部经理、品管部经理及物料部经理,分别负责相应的生产、工艺过程和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及物料管理的采购与库存。
在原有的组织结构中,该流程被严重割裂。物料计划、生产安排由生产部经理负责;物料的采购与出货由物料部经理负责;工艺过程与成本控制由工程部经理负责;品质管理则由品管部经理负责。各产品生产流程的各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经理负责,而无人对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负责。结果,运作过程中,问题丛生,矛盾不断,生产效率有限。各部门负责人都以做好本身工作为己任,对其他部门的工作则漠不关心,他们都单个地对执行经理负责,执行经理再对总经理负责。各部门之间的矛盾由执行经理来协调,整个流程出现了问题同样由执行经理来处理解决,从而使顾客满意的工作反倒落到了执行经理人员的身上,也就是说,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的制造者–各部门经理无关,却成了执行经理的事务。
1997年3月,盛行于美国的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的热潮传到了柯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公司决定对其生产流程进行再造。由于公司规模本身不大,业务单一,而拟再造的生产流程又很普通,国外多有成功的模式,因此,该公司并没有组织再造小组,也无须流程分析、创意设计等,基本上是借鉴他人现成的模式。其再造过程十分简单,就是将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变为以产品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流程小组作为主体而构筑的组织架构。原有的职能部门经理,能够胜任者,则变为流程小组负责人或称产品经理,不能胜任者则另作安排。
经再造后,其生产流程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以前由执行经理负责的顾客满意度的问题,交由各产品经理负责。再造后,这些产品经理们不再是管理某一职能部门,而是承担起某一产品从投入到产出,直到顾客的满意度等整个管理工作。CBIO经理、CAMCO经理、一次性相机经理与APS经理均是对其产品的整个流程负责。流程不再是片段化的碎片连接,而是一个完全的整体。顾客这个在以往的生产流程图中被忽视的对象,在新的流程图中十分显赫。
经过再造流程后,柯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无论是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还是企业形象以及顾客满意度等都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不仅如此,再造流程的后果的直接承担者–部门经理,从他们自身的变化上更能看出再造流程的本质所在。经过再造,原职能经理变为流程经理或称产品经理,他们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主要表现在:
(1)责任扩大,工作强度提高。再造流程前,各部门经理工作性质不同,工作内容单调、忙闲不一,人浮于事的现象比比皆是,再造流程后,各产品经理的责任范围扩大了几倍,各产品经理不仅要协调不同工种的工作人员,而且要对整个产品生产流程负责,对顾客的满意度负完全责任,工作内容也多样化,由此使其工作强度大大提高。在再造流程前,各部门经理加班加点的现象并不多见;再造后,各产品经理早出晚归则司空见惯。
(2)权力的扩大。再造流程前,各部门经理都只对执行经理负责,完成执行经理下达的工作任务和计划,决策权有限。而再造流程后,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外,各种有关问题的处理基本上由产品经理来决策。由此,他们的自主决策权迅速增加。
(3)避免了经理人员之间的矛盾,部门间的摩擦消除。再造前,各部门经理仅对整个生产流程的某一环节负责,由于眼睛只是向内,注重本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的摩擦和矛盾经常发生。尤其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各部门经理之间就相互“踢皮球”,推卸责任,纷纷到执行经理那里打小报告。因此,执行经理也就整日忙于调和各部门经理之间的矛盾。再造后,原来需要外部配合的活动“内部化”了。各产品经理对完整的产品流程负责,中层经理之间的矛盾也就自然消失了。由此,执行经理也可从日常的协调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于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工作。
(4)工作效率提高。在原来职能部门经理各司其职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由于缺乏对整个流程的系统思考,各部门经理就让生产停下来共同开会研究,寻找原因和责任。在讨论过程中,由于各部经理相互扯皮,推诿责任,往往使小问题也难以解决。再造后,各产品生产线上一旦出现问题,其产品经理立即解决,无须开会研究,也无可推卸责任的现象,因此,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
(5)顾客成为第一服务对象。在再造流程前的组织架构里,各部门经理只关心自己的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而对整个产品流程不关心;一心只想取悦于执行经理,而不关心、也无须关心顾客的满意程度。再造流程后,各产品经理的工作业绩不再由执行经理评价,而是由顾客满意度直接反映,顾客满意度成为其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因此,顾客在产品经理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顾客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对象了。
(6)统筹、协调力度提高。再造流程前,各部门经理管理的对象是工作性质相同的各专业人员,其沟通简单,协调容易,整个产品的统筹与协调由执行经理承担。再造后,各产品经理统筹安排整个产品生产的各环节,促进各不同专业人员共同工作,因而其统筹协调的难度增加了。各产品经理也不能再满足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而要通晓相关的各方面知识。
总之,再造流程在柯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中,并不是体现在对生产流程的再设计,而是打破组织的藩篱,将生产流程中的人,由从属于不同的部门再造为同一个小组中,流程参与者们的工作也许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职能经理,或者说产品经理们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造前,他们是流程运作各环节的监督者与协调者,他们的活动本身并不为顾客创造价值;再造后,他们是流程运作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工作的本身也成为了流程运作的一部分。原工程部经理、现为APS经理讲:“再造流程前,我们是传声筒,充其量是执行经理的”手”和”脚”的功能,执行其身体的局部职能;再造流程后,我们似乎成了以前的一个执行经理。再造流程使执行经理分身有术。”
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些经理们经过再造流程后,工作强度成倍增强,工作时间普遍变长,但在工作报酬未变的情况下,他们的工作热情非但没减少,反而高涨。究其原因,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我们自己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了,工作的成就感增强了,工作不再仅仅是挣薪水,工作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柯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对其生产流程的再造,我们可以看出,局部流程再造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再造的范围窄。若按组织结构分,柯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可分生产、财务、人事及研究与发展四大部分。再造实施的范围只是生产这一部分,范围相当狭窄。对整体组织的冲击力很小,公司的其他几个部分甚至感觉不到生产这一部分的变化。
(2)牵涉面小,在该公司的局部流程再造中,所牵涉的人只是与生产有关的人员,并不涉及财务、人事等职能部门人员。事实上,该公司再造流程过程中,还不是再造所有流程参与者,如流水线上工作的员工,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再造的变化,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等与以前基本上是相同的。这里再造的重点,是流程各环节的协调者,如工程部的工程师、品管部的工程师等。在再造以前,他们服务于流程的运作,但受制于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再造流程,他们的“身”与“心”达到和谐的统一。
(3)再造流程的方式简单。再造流程有很多种方式,并且大部分都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强大威力,来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但在柯达公司的再造流程过程中,我们看不到采用了什么复杂的方式,只是把强行分开的流程参与者们归并到一起,对流程的执行者充分授权。这种方式只是关键点突破方式中的一种,即活动承担者的突破。可以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4)实施阻力小。由于再造流程的过程,往往是打破既得利益者们的既得利益而重新进行利益分配的过程,因此,再造流程所牵涉的面越广,涵盖的范围越宽,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就越大。从柯达公司的再造流程的过程来看,受再造直接影响的既得利益者是原职能部门的经理们。再造流程前,他们工作轻松,责任小,压力不大,工作是下属去做,遇事则由执行经理去解决,顾客满意与否并不关他们的事;再造流程后,他们要对流程负整个责任,各工种的协调成了他们的分内之事,并且他们业绩的直接衡量标准就是顾客的满意度,因此,对其工作要求就提高了很多,他们的工作压力与以前相比也成倍增加。由于该公司的其他配套改革没有同时进行,如绩效的衡量标准变了,但奖励的标准与力度并没有相应调整,因此,个别经理人员对如此强度的工作,却依然领取原有的薪水,感到有点想不通,不免有些微词;但其他产品经理人员则把充分授权,工作内容丰富化,工作的成就感当作一种报酬,因而,感到这没有什么。整体说来,支持再造的经理多,而阻止再造的经理只是个别人,再造阻力很小。这也是为什么该公司的再造流程的过程不仅很简单,而且花费时间十分的短暂。不需要构筑再造流程小组,仅执行经理一个人就可以领导并推行。当然,局部流程再造的力度是有限的,其效率也不可能很大,其持久性也很难保证。据一些流程中人的反映,他们现在的工作干劲与再造开始实施时相比,有明显的减弱。可见,系统再造是必然的。
现代管理专题大作业3
姓名得分
根据案例材料分析以下问题(800-1000字):
(1)为什么要实行扁平化?
(2)格兰仕在扁平化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哪些矛盾?
(以下楷体字部分是案例内容,因字数较多,为节约纸张起见,务请同学们不要打印)
从金字塔到扁平化
在上世纪90年代格兰仕由一个羽绒制品厂改建为微波炉生产厂商。1992年,格兰仕引进当时最先进的东芝微波炉生产线。10年时间里,格兰仕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从投资建厂当年生产微波炉1万台到1996年增至60万台,1997年激增至接近200万台,目前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达3500万台,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但以前是一个拥有房地产、毛纺、羽绒制品等多行业产品的集团企业,在这样的架构下,格兰仕的组织结构较为繁杂,从上到下包括集团内的决策层和执行层、职能部门的管理层和执行层、还有各工厂的管理层和执行层,多至五到六层,这样一种垂直分工等级分明的金字塔式的臃肿结构,势必会造成企业大规模生产和管理低效率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且有可能患上大企业病,走上国有大企业曾走过的老路。
在这样的背景和隐患下,格兰仕意识到必须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才能有新的发展。为此,格兰仕集团凭借其在国内外微波炉市场取得的巨大优势大举进军家电业的同时,集团内高层宣称:全面进入扁平化管理时代。
格兰仕认为:“现在公司把一层层的东西纷纷砍掉,其目的就是,把一个集团变成一个工厂的概念,使整个企业的反应能力提上去”。格兰仕此次改革将使其原来的五层管理简化为三层,从而克服原来政令多出、交叉管理的状况,以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现在公司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设按八大条线划分的八个副总,分管从生产、技术质量项目、大行政、外贸、内贸、策划、市场研究到供应等各个领域。在这样的转变下,企业内各位老总的管理面加宽了,各基层的工作也能一步到位,而不是以前的那种层层上报,层层审批的模式。管理跨度加大以后,对每个分管老总和管理部门来讲,工作压力虽然加大了,但是克服了原来政令多出、交叉管理的状况,相应地管理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同时,在这次扁平化改造中,格兰仕还把以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区域经理全部砍掉,转变为各省的营销中心,由国内市场部直接管理,这种做法也同样是减少了管理层次,加大了管理幅度,提高了管理效率。
调整后的格兰仕共有11000多员工,而管理人员只有200多人。
从企业内部来看,扁平化更有利于包括基层在内的各方面的人才有一个充分发挥作用和能力的空间,而对于多数中层管理人员来说更是一种锻炼,同时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从企业外部来看,扁平化则更利于企业营造一种大品牌概念小品牌运作的全新竞争模式。
企业组织实现从“金字塔”向“扁平化”转变,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组织结构发展所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现代企业组织设计强调企业和职工的“双赢”,而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强调的是企业发展,忽视的是职工个人的发展。这是一个明显的缺陷。因此,尊重人的人格,重视人的需求,开发人的潜能,为各类职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就成为企业家在设计组织结构时不能忽视的问题。传统的企业金字塔结构正是在这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缺陷,因此,扁平化才应运而生。
现代管理专题大作业4
姓名得分
根据案例材料分析以下问题(800-1000字):
惠普的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搞好企业的管理工作有哪些借鉴意义?
(以下楷体字部分是案例内容,因字数较多,为节约纸张起见,务请同学们不要打印)
惠普之道
美国惠普公司创建于1939年,1997年销售额为429亿美元,利润额为31亿美元,雇员近12万人,在全球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中排名第47位。惠普公司不但以其卓越的业绩跨入全球百家大公司行列,更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与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
作为大公司,惠普对员工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到惠普的任何机构,你都能感觉到惠普人对他们的工作是如何满足。这是一种友善、随和而很少压力的气氛。
惠普公司重视人的宗旨源远流长,目前还在不断自我更新。公司的目标总是一再重新修订,又重新印发给每位职工。每次都重申公司的宗旨:“组织之成就乃系每位同仁共同努力之结果。“然后,就要强调惠普对有创新精神的人所承担的责任,这一直是驱使公司获得成功的动力。正如公司目标的引言部分说:”惠普不应采用严密之军事组织方式,而应赋以全体员工以充分的自由,使每个人按其本人认为最有利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方式,使之为公司的目标做出各自的贡献。”
惠普公司对职工的信任表现得最为清楚,实验室备品库就是存放电气和机械零件的地方。开放政策就是说工程师们不但在工作中可以随意取用,而且实际上还鼓励他们拿回自己家里去供个人使用!这是因为惠普公司认为,不管工程师用这些设备所做的事是不是跟他们手头从事的工作项目有关,反正他们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家摆弄这些玩意儿能学到一些东西。它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员工感到自己是整个集体中的一部分,而这个集体就是惠普。
公司采用的雇用制是日本大企业的典型做法,在欧美企业中形成鲜明的对照:重视个人,关心职工利益,与员工们同甘共苦。
惠普公司的用人政策是:给你提供永久的工作,只要员工表现良好,公司就永远雇用你。早在40年代,公司的总裁就决定,该公司不能办成“要用人时就雇,不用时就辞”的企业。在那个时候,这可是一项要颇具胆识的决策,因为当时电子业几乎是全靠政府订货的。后来,惠普集团的勇气又在1970年的经济衰退中经受到了一次严峻考验。他们一个人没裁,而是全体人员,包括公司领导在内,一律都减薪20%,每人的工作时数也减少了20%。结果,惠普保持了全员就业,顺利地熬过了衰退期。
惠普的创建人比尔·休利特说:“惠普的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是来自于一种信念,就是相信惠普员工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得更好”。这就是惠普之道。惠普之道就是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每个人的成就,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惠普之道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