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国际政治学》在线作业一
共5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国家政权机关的活动,其核心是进行( )。
A、经济建设
B、选人用人
C、政治决策
D、政治建设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C、按劳分配
D、多党合作制
3.马基雅维里指出:“人们因为希望改变自己的境遇,愿意更换他们的统治者,并且这种希望促使他们拿起武器去反对他们的统治者。”这说明( )。
A、革命是一种发泄不满和改变现状的途径
B、革命是一种实现正义和恢复秩序的行为
C、革命是一种权力转移的方法
D、革命是一种实现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
4.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条件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依法治国
C、以德治国
D、人人平等
5.()成为外交决策中设定的主要目标
A、军事利益
B、文化权益
C、政治利益
D、经济利益
6.当代西方政治学中权力理论奠基人是( ),他认为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
A、马基亚弗利
B、哈罗德?拉斯韦尔
C、马克思
D、洛克
7.在国内政治利益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阶级利益
B、阶层利益
C、各种社会集团利益
D、统治阶级利益幅师答案请进:opzy.net或请联系微信:1095258436
8.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重要的、制度化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是( )
A、政治对话
B、政治选举
C、政治接触
D、政治表达
9.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下列对于革命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革命是一种实现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
B、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
C、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
D、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10.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 )
A、奴隶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农民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
11.大国关系调整最深刻、最根本的动因()
A、大国内部政治和政策的变革
B、旧国际结构的瓦解
C、大国力量对比关系的彼此消长
D、全球化
12.国家的最根本属性是(),是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最重要的前提。
A、领土
B、主权
C、居民
D、政权机构
13.公民最终实现自己利益的主要环节是( )。
A、政治参与
B、政治管理
C、政治监督
D、政治评价
14.影响一个人的政治动机、态度和行为的是( )
A、政治信念
B、政治评价
C、政治习俗
D、政治情感
15.公民个人对自己能够影响政府活动的自尊、自信和自我实现的政治倾向叫( )
A、利益的估量
B、结局的满意度
C、政治选择的判断
D、政治效能感
16.下列不符合议会共和政体特征的有( )
A、国家元首世袭
B、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
C、议会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D、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17.政治领导的科学化或称( )。
A、理性领导
B、精英领导
C、现代政治领导
D、集体领导
18.现实主义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H·卡尔
B、弗朗西斯·布拉德利
C、伯纳德·博赞基特
D、H·劳特巴奇
19.( )强调个人行为的研究,而不关心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A、传统政治学
B、行为主义政治学
C、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D、新政治经济学
20.民族民主革命,就其性质来说,也属于( )
A、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B、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C、农民革命范畴
D、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二、多选题(共20题,40分)
1.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包括()
A、对内的最高统治权
B、对外的最高统治权
C、对外的独立平等权
D、防范侵略的自卫权
2.跨国公司对战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B、成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C、加强了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能力
D、消除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与冲突
3.从纵向角度看,国家机构有( )
A、中央国家机构
B、地方国家机构
C、立法机关
D、行政机关
4.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的三大要素()
A、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
B、有一定的政权机构
C、有至高无上的主权
D、有多个盟国
5.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
A、挤压信息疆域
B、妨碍经济发展
C、挑战民族文化
D、影响社会稳定
6.一般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
A、整体性
B、相互作用性
C、运动发展性
D、有序性和组织性
7.在现实主义的理论中,()是两个最核心的概念。
A、道德
B、权力
C、利益
D、政策
8.外交决策过程一般总有以下几个阶段()。
A、准备阶段
B、加工处理阶段
C、决策阶段
D、实施与调整阶段
9.国家对外战略包括()
A、对国际社会所处时代和基本矛盾发展规律的认识
B、对国际格局演变规律的判断及对外关系目标与基本原则的制定
C、以对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全局认识为基础
D、以国际地位的综合判断为基础
10.国际秩序主要包括()等内容
A、国际经济秩序
B、国际政治秩序
C、国际行政秩序
D、国际文化
11.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
A、哲学
B、法学
C、经济学
D、地理学
12.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领导的内容是( )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行政领导
13.以下采取了“帝国主义政策”的是()
A、门罗政策
B、希特勒的全球扩张政策
C、美国的全球争霸政策
D、拿破仑一世的欧洲称霸政策
14.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C、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D、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15.下列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有( )
A、美国
B、俄罗斯
C、加拿大
D、印度
16.1970年代中期开始,安全研究出现了第二次浪潮, 其标志是()。
A、越南战争的结束
B、《国际安全》杂志的创办
C、金融危机
D、跨国犯罪
17.国际社会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有()
A、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物质生产条件
B、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和行为者
C、国际行为或相互行为达致一定的结构状态
D、资本主义形成以后才出现
18.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是()
A、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B、国际社会中的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C、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D、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19.近代均势结构的典范有()。
A、威斯特伐利亚秩序
B、1713年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乌德勒支条约
C、1815年反法联盟签订的维也纳公约
D、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20.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是由()构成的。
A、联合国
B、世界发展银行
C、关贸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三、判断题(共10题,20分)
1.中国和平崛起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与世界各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A、错误
B、正确
2.女性主义者认为,安全问题应当涉及结构性暴力问题,因为这种暴力对于妇女和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人群有特别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3.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能否实现安全最终取决于国家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权力或能力,而这种权力或能力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国家的军事力量。
A、错误
B、正确
4.西方的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大国兴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权力、增加权力或者显示权力。
A、错误
B、正确
5.在安全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现实主义安全观。
A、错误
B、正确
6.西方列强对中国、印度等国进行的鸦片贸易实行的是军事帝国主义政策。
A、错误
B、正确
7.外交政策更多地指实现对外目标与政策的活动。
A、错误
B、正确
8.美国对日贸易政策,则是一种专业性政策。
A、错误
B、正确
9.1970年代之前, 美欧的国际安全研究基本上是一种以军事战略为中心的研究。
A、错误
B、正确
10.外交使节收集信息与定期报告的内容,专门项目包括所在国的一般形势及其发展,重大的政治事变及其影响,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一般统计数据与资料。
A、错误
B、正确
福师《国际政治学》在线作业一
共5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阶级斗争多种多样,其中,最高形式的斗争是( )。
A、经济斗争
B、思想斗争
C、政治斗争
D、武装斗争
2.下列不符合议会共和政体特征的有( )
A、国家元首世袭
B、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
C、议会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D、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3.下列不属于政治表达的是( )
A、政治集会
B、政治请愿
C、政治议论
D、政治结社
4.当代西方政治学中权力理论奠基人是( ),他认为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
A、马基亚弗利
B、哈罗德?拉斯韦尔
C、马克思
D、洛克
5.现代社会的领导,其权力基础一般建立在( )之上。
A、魅力型权力
B、法理型权力
C、强制性权力
D、传统习惯型权力
6.影响一个人的政治动机、态度和行为的是( )
A、政治信念
B、政治评价
C、政治习俗
D、政治情感
7.( )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A、政治协商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国际政治沟通论代表人物是()
A、卡尔·多伊奇
B、莫顿·卡普兰
C、约翰·鲁杰
D、罗伯特·基欧汉
9.( )的出现最终促成了阶级的形成。
A、劳动分工
B、财富分化
C、地位分化
D、权力分化
10.国家的最根本属性是(),是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最重要的前提。
A、领土
B、主权
C、居民
D、政权机构
11.理想主义学派在哲学观点上主张的是()
A、为谋求权力和利益而斗争
B、任务是要说明世界的客观现状
C、人性恶的学说
D、人性善的学说
12.人们的政治行为及政治行为方式的选择,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一个人的( )
A、立场
B、观点
C、方法
D、以上三者
13.传统政治管理形成和发展的经济根源是( )
A、小农的自然经济条件
B、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制度
C、自然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
D、神秘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
14.在国内政治利益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阶级利益
B、阶层利益
C、各种社会集团利益
D、统治阶级利益
15.( )是现代社会政治组织的高级形式。
A、利益集团
B、国家机关
C、政党
D、宗教团体
16.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 )
A、奴隶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农民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
17.国家政权机关的活动,其核心是进行( )。
A、经济建设
B、选人用人
C、政治决策
D、政治建设
18.公民个人对自己能够影响政府活动的自尊、自信和自我实现的政治倾向叫( )
A、利益的估量
B、结局的满意度
C、政治选择的判断
D、政治效能感
19.政治改革中渐进的方式也被称为( )
A、费边式
B、分步进行的方式
C、全面推进的方式
D、和平的方式
20.公民最终实现自己利益的主要环节是( )。
A、政治参与
B、政治管理
C、政治监督
D、政治评价
二、多选题(共20题,40分)
1.非国家行为主体与国家行为主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非国家行为主体具有超国家性和超阶级性的特点
B、非国家行为主体一般都没有特殊的国家利益或阶级利益
C、非国家行为主体不具有强制机关或暴力工具
D、非国家行为主体不具备以武力强行实施其对外行为的手段
2.国际社会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有()
A、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物质生产条件
B、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和行为者
C、国际行为或相互行为达致一定的结构状态
D、资本主义形成以后才出现
3.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的三大要素()
A、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
B、有一定的政权机构
C、有至高无上的主权
D、有多个盟国
4.现实主义学派与理想主义学派的主要分歧在于
A、现实主义崇尚人性善
B、现实主义认为抽象的道德原则并不适用于政治行为
C、现实主义认为各国利益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和不可调和性,道义和说教行不通的
D、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任务是要说明世界的客观现状
5.从纵向角度看,国家机构有( )
A、中央国家机构
B、地方国家机构
C、立法机关
D、行政机关
6.设定外交目标时注意国内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包括()
A、经济军事力量与自然资源因素
B、国内政局
C、民意与社会舆论因素
D、国内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因素
7.外交使节报告的信息来源一般有()。
A、报纸杂志
B、政府会议
C、议会辩论会
D、情报组织网络
8.新现实主义学派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正主要在()
A、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以权力为中心的现实主义理论
B、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单纯以主权国家及其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政治分析
C、越来越注重对经济和伦理道德的研究
D、综合了传统主义和科学行为主义方法
9.国家对外战略包括()
A、对国际社会所处时代和基本矛盾发展规律的认识
B、对国际格局演变规律的判断及对外关系目标与基本原则的制定
C、以对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全局认识为基础
D、以国际地位的综合判断为基础
10.一般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
A、整体性
B、相互作用性
C、运动发展性
D、有序性和组织性
11.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A、和平
B、发展
C、战争
D、革命
12.国际秩序主要包括()等内容
A、国际经济秩序
B、国际政治秩序
C、国际行政秩序
D、国际文化
13.领袖人物对国际政治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A、影响着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B、直接影响着国家对外决策的性质
C、决定了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D、影响着国家对外决策的内容
14.下列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有( )
A、美国
B、俄罗斯
C、加拿大
D、印度
15.以下采取了“帝国主义政策”的是()
A、门罗政策
B、希特勒的全球扩张政策
C、美国的全球争霸政策
D、拿破仑一世的欧洲称霸政策
16.近代均势结构的典范有()。
A、威斯特伐利亚秩序
B、1713年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乌德勒支条约
C、1815年反法联盟签订的维也纳公约
D、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17.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摩根索,以国家利益与权力为依据,将国家外交政策分为()。
A、维持现状的政策
B、改变现状的政策
C、显示威望的政策
D、外交礼仪政策
18.国家机构的特点有()
A、强烈的阶级性
B、特殊的强制性
C、严密的系统性
D、绝对独立性
19.现代官僚制政治管理的特点是()
A、管理主体范围扩大,而其主要构成部分则已经全面实现了专业化
B、管理方法科学化和多样化
C、主体结构简单
D、管理行为规范化、法制化
20.我国多党合作制的政党制度的原则是( )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三、判断题(共10题,20分)
1.美国对日贸易政策,则是一种专业性政策。
A、错误
B、正确
2.中国的和平发展并不追求所谓的绝对安全,中国奉行共同安全的新型安全原则。
A、错误
B、正确
3.美总统外交决策中职业外交官往往是决定性的力量。
A、错误
B、正确
4.物质力量的对比包括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多个方面。其中,经济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5.新自由主义安全观的中心就是国家怎样使用军事力量,以及国家应怎样应对这种不安全的基本来源。
A、错误
B、正确
6.按照新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在合作中最担心的是合作者进行欺骗,以及通过欺骗获得更大的相对收益。
A、错误
B、正确
7.国家对外战略,亦称国家的国际战略或全球战略。
A、错误
B、正确
8.外交政策更多地指实现对外目标与政策的活动。
A、错误
B、正确
9.女性主义者认为,安全问题应当涉及结构性暴力问题,因为这种暴力对于妇女和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人群有特别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10.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A、错误
B、正确
福师《国际政治学》在线作业一
共5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国家政权机关的活动,其核心是进行( )。
A、经济建设
B、选人用人
C、政治决策
D、政治建设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C、按劳分配
D、多党合作制
3.马基雅维里指出:“人们因为希望改变自己的境遇,愿意更换他们的统治者,并且这种希望促使他们拿起武器去反对他们的统治者。”这说明( )。
A、革命是一种发泄不满和改变现状的途径
B、革命是一种实现正义和恢复秩序的行为
C、革命是一种权力转移的方法
D、革命是一种实现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
4.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条件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依法治国
C、以德治国
D、人人平等
5.()成为外交决策中设定的主要目标
A、军事利益
B、文化权益
C、政治利益
D、经济利益
6.当代西方政治学中权力理论奠基人是( ),他认为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
A、马基亚弗利
B、哈罗德?拉斯韦尔
C、马克思
D、洛克
7.在国内政治利益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阶级利益
B、阶层利益
C、各种社会集团利益
D、统治阶级利益
8.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重要的、制度化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是( )
A、政治对话
B、政治选举
C、政治接触
D、政治表达
9.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下列对于革命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革命是一种实现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
B、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
C、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
D、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10.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 )
A、奴隶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农民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
11.大国关系调整最深刻、最根本的动因()
A、大国内部政治和政策的变革
B、旧国际结构的瓦解
C、大国力量对比关系的彼此消长
D、全球化
12.国家的最根本属性是(),是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最重要的前提。
A、领土
B、主权
C、居民
D、政权机构
13.公民最终实现自己利益的主要环节是( )。
A、政治参与
B、政治管理
C、政治监督
D、政治评价
14.影响一个人的政治动机、态度和行为的是( )
A、政治信念
B、政治评价
C、政治习俗
D、政治情感
15.公民个人对自己能够影响政府活动的自尊、自信和自我实现的政治倾向叫( )
A、利益的估量
B、结局的满意度
C、政治选择的判断
D、政治效能感
16.下列不符合议会共和政体特征的有( )
A、国家元首世袭
B、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
C、议会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D、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17.政治领导的科学化或称( )。
A、理性领导
B、精英领导
C、现代政治领导
D、集体领导
18.现实主义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H·卡尔
B、弗朗西斯·布拉德利
C、伯纳德·博赞基特
D、H·劳特巴奇
19.( )强调个人行为的研究,而不关心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A、传统政治学
B、行为主义政治学
C、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D、新政治经济学
20.民族民主革命,就其性质来说,也属于( )
A、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B、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C、农民革命范畴
D、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二、多选题(共20题,40分)
1.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包括()
A、对内的最高统治权
B、对外的最高统治权
C、对外的独立平等权
D、防范侵略的自卫权
2.跨国公司对战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B、成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C、加强了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能力
D、消除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与冲突
3.从纵向角度看,国家机构有( )
A、中央国家机构
B、地方国家机构
C、立法机关
D、行政机关
4.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的三大要素()
A、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
B、有一定的政权机构
C、有至高无上的主权
D、有多个盟国
5.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
A、挤压信息疆域
B、妨碍经济发展
C、挑战民族文化
D、影响社会稳定
6.一般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
A、整体性
B、相互作用性
C、运动发展性
D、有序性和组织性
7.在现实主义的理论中,()是两个最核心的概念。
A、道德
B、权力
C、利益
D、政策
8.外交决策过程一般总有以下几个阶段()。
A、准备阶段
B、加工处理阶段
C、决策阶段
D、实施与调整阶段
9.国家对外战略包括()
A、对国际社会所处时代和基本矛盾发展规律的认识
B、对国际格局演变规律的判断及对外关系目标与基本原则的制定
C、以对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全局认识为基础
D、以国际地位的综合判断为基础
10.国际秩序主要包括()等内容
A、国际经济秩序
B、国际政治秩序
C、国际行政秩序
D、国际文化
11.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
A、哲学
B、法学
C、经济学
D、地理学
12.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领导的内容是( )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行政领导
13.以下采取了“帝国主义政策”的是()
A、门罗政策
B、希特勒的全球扩张政策
C、美国的全球争霸政策
D、拿破仑一世的欧洲称霸政策
14.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C、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D、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15.下列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有( )
A、美国
B、俄罗斯
C、加拿大
D、印度
16.1970年代中期开始,安全研究出现了第二次浪潮, 其标志是()。
A、越南战争的结束
B、《国际安全》杂志的创办
C、金融危机
D、跨国犯罪
17.国际社会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有()
A、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物质生产条件
B、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和行为者
C、国际行为或相互行为达致一定的结构状态
D、资本主义形成以后才出现
18.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是()
A、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B、国际社会中的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C、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D、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19.近代均势结构的典范有()。
A、威斯特伐利亚秩序
B、1713年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乌德勒支条约
C、1815年反法联盟签订的维也纳公约
D、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20.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是由()构成的。
A、联合国
B、世界发展银行
C、关贸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三、判断题(共10题,20分)
1.中国和平崛起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与世界各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A、错误
B、正确
2.女性主义者认为,安全问题应当涉及结构性暴力问题,因为这种暴力对于妇女和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人群有特别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3.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能否实现安全最终取决于国家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权力或能力,而这种权力或能力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国家的军事力量。
A、错误
B、正确
4.西方的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大国兴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权力、增加权力或者显示权力。
A、错误
B、正确
5.在安全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现实主义安全观。
A、错误
B、正确
6.西方列强对中国、印度等国进行的鸦片贸易实行的是军事帝国主义政策。
A、错误
B、正确
7.外交政策更多地指实现对外目标与政策的活动。
A、错误
B、正确
8.美国对日贸易政策,则是一种专业性政策。
A、错误
B、正确
9.1970年代之前, 美欧的国际安全研究基本上是一种以军事战略为中心的研究。
A、错误
B、正确
10.外交使节收集信息与定期报告的内容,专门项目包括所在国的一般形势及其发展,重大的政治事变及其影响,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一般统计数据与资料。
A、错误
B、正确
福师《国际政治学》在线作业一
共5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政治参与的核心要素是( )。
A、投票选举
B、写信来访
C、捐赠政治资金
D、与国家公职人员进行接触
2.理想主义学派在哲学观点上主张的是()
A、为谋求权力和利益而斗争
B、任务是要说明世界的客观现状
C、人性恶的学说
D、人性善的学说
3.()成为外交决策中设定的主要目标
A、军事利益
B、文化权益
C、政治利益
D、经济利益
4.公民个人对自己能够影响政府活动的自尊、自信和自我实现的政治倾向叫( )
A、利益的估量
B、结局的满意度
C、政治选择的判断
D、政治效能感
5.政治领导的科学化或称( )。
A、理性领导
B、精英领导
C、现代政治领导
D、集体领导
6.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就会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处,这种权力形式是()
A、强制性权力
B、功利性权力
C、操纵性权力
D、合法性权力
7.下列属于消极的参与类型的是( )
A、政治表达
B、政治结社
C、政治冷漠
D、政治接触
8.政治参与的核心要素是( )
A、投票选举
B、写信来访
C、捐赠政治资金
D、与国家公职人员进行接触
9.( )强调个人行为的研究,而不关心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A、传统政治学
B、行为主义政治学
C、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D、新政治经济学
10.( )的出现最终促成了阶级的形成。
A、劳动分工
B、财富分化
C、地位分化
D、权力分化
11.下列不属于政治表达的是( )
A、政治集会
B、政治请愿
C、政治议论
D、政治结社
12.国家的最根本属性是(),是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最重要的前提。
A、领土
B、主权
C、居民
D、政权机构
13.我国建国以来自改革开放以前的政治参与基本上属于( )。
A、平等一技术型政治参与模式
B、独裁一技术型政治参与模式
C、高度动员政治参与模式
D、平民主义政治参与模式
14.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条件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依法治国
C、以德治国
D、人人平等
15.现实主义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H·卡尔
B、弗朗西斯·布拉德利
C、伯纳德·博赞基特
D、H·劳特巴奇
16.现代社会的领导,其权力基础一般建立在( )之上。
A、魅力型权力
B、法理型权力
C、强制性权力
D、传统习惯型权力
17.大国关系调整最深刻、最根本的动因()
A、大国内部政治和政策的变革
B、旧国际结构的瓦解
C、大国力量对比关系的彼此消长
D、全球化
18.人们的政治行为及政治行为方式的选择,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一个人的( )
A、立场
B、观点
C、方法
D、以上三者
19.下列不符合议会共和政体特征的有( )
A、国家元首世袭
B、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
C、议会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D、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20.阶级斗争多种多样,其中,最高形式的斗争是( )。
A、经济斗争
B、思想斗争
C、政治斗争
D、武装斗争
二、多选题(共20题,40分)
1.设定外交目标时注意国内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包括()
A、经济军事力量与自然资源因素
B、国内政局
C、民意与社会舆论因素
D、国内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因素
2.近代均势结构的典范有()。
A、威斯特伐利亚秩序
B、1713年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乌德勒支条约
C、1815年反法联盟签订的维也纳公约
D、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3.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A、和平
B、发展
C、战争
D、革命
4.国家对外战略包括()
A、对国际社会所处时代和基本矛盾发展规律的认识
B、对国际格局演变规律的判断及对外关系目标与基本原则的制定
C、以对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全局认识为基础
D、以国际地位的综合判断为基础
5.现代官僚制政治管理的特点是()
A、管理主体范围扩大,而其主要构成部分则已经全面实现了专业化
B、管理方法科学化和多样化
C、主体结构简单
D、管理行为规范化、法制化
6.国际行为主体的特征是()
A、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
B、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C、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D、拥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
7.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是由()构成的。
A、联合国
B、世界发展银行
C、关贸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8.外交使节报告的信息来源一般有()。
A、报纸杂志
B、政府会议
C、议会辩论会
D、情报组织网络
9.跨国公司对战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B、成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C、加强了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能力
D、消除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与冲突
10.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问题主要有( )
A、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不高
B、缺乏浓厚民主思想氛围
C、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D、政治民主化进程缺乏必要的领导和规划
11.国际社会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有()
A、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物质生产条件
B、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和行为者
C、国际行为或相互行为达致一定的结构状态
D、资本主义形成以后才出现
12.国际组织的作用()
A、大国争夺霸权的直接工具
B、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C、促进发展、推动合作的积极因素
D、推进国际政治民主化的有力手段
13.在现实主义的理论中,()是两个最核心的概念。
A、道德
B、权力
C、利益
D、政策
14.1970年代中期开始,安全研究出现了第二次浪潮, 其标志是()。
A、越南战争的结束
B、《国际安全》杂志的创办
C、金融危机
D、跨国犯罪
15.一般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
A、整体性
B、相互作用性
C、运动发展性
D、有序性和组织性
16.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是()
A、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B、国际社会中的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C、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D、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17.国家机构的特点有()
A、强烈的阶级性
B、特殊的强制性
C、严密的系统性
D、绝对独立性
18.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C、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D、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19.领袖人物对国际政治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A、影响着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B、直接影响着国家对外决策的性质
C、决定了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D、影响着国家对外决策的内容
20.下列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有( )
A、美国
B、俄罗斯
C、加拿大
D、印度
三、判断题(共10题,20分)
1.1970年代之前, 美欧的国际安全研究基本上是一种以军事战略为中心的研究。
A、错误
B、正确
2.按照新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在合作中最担心的是合作者进行欺骗,以及通过欺骗获得更大的相对收益。
A、错误
B、正确
3.外交使节收集信息与定期报告的内容,专门项目包括所在国的一般形势及其发展,重大的政治事变及其影响,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一般统计数据与资料。
A、错误
B、正确
4.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能否实现安全最终取决于国家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权力或能力,而这种权力或能力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国家的军事力量。
A、错误
B、正确
5.中国的和平发展并不追求所谓的绝对安全,中国奉行共同安全的新型安全原则。
A、错误
B、正确
6.西方的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大国兴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权力、增加权力或者显示权力。
A、错误
B、正确
7.苏联1991年8月19日事件报告属于典型的外交使节收集信息与定期报告的基本项目。
A、错误
B、正确
8.外交政策更多地指实现对外目标与政策的活动。
A、错误
B、正确
9.美国总统在台湾问题上,实际采取了维持现状的政策,美国获取了最大的国家利益。
A、错误
B、正确
10.门罗政策似乎是改变现状政策的典型例子。
A、错误
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