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2-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风气的好坏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地理环境的优劣
D.人口增长的快慢
2.()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A.理性认识
B.欲望
C.感性认识
D.情感
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劳动对象
4.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
B.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C.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6.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
A.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C.人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细心观察
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条件是指()。
A.科学文化的水平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C.人们的生活水平
D.人们头脑中的观念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
A.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
C.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
D.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9.人类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是()。
A.社会意识
B.社会存在
C.宗教
D.哲学
10.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当中,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结构
D.人口因素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的作用。
A.规范
B.激励
C.导向
D.制约
12.环境污染,使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
A.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
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发展
C.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D.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性质
13.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B.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C.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D.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4.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E.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的过程
15.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泛和深刻。这一哲学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
A.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
B.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关系
C.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D.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16.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包含指的是()。
A.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B.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
C.相对真理中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
D.相对寓于绝对之中
17.真理的绝对性指的是真理的()。
A.有限性
B.有条件性
C.无限性
D.无条件性
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
C.价值关系
D.主从关系
19.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
A.美丑
B.是非
C.富穷
D.善恶
20.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和共产主义社会。
A.资本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制社会
D.原始社会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人的一切认识不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2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23.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24.真理与谬误是既对立又统一。
2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6.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27.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8.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
29.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也是较高的。
30.人的实践活动不完全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