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刑法》单元作业一
共2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1题,55分)
1.行为人在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 )。
A、只能是故意
B、只能是过失
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只能是间接故意
2.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
3.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 )。
A、犯罪人对自己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的心理态度
B、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C、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效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D、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
A、适用我国刑法
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
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
5.犯罪的( )是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基本依据。
A、同类客体
B、一般客体
C、简单客体
D、主要客体
6.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
A、主客观相一致
B、罪责自负
C、罪责刑相适应
D、刑法人道主义
7.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划分为( )。
A、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B、自然人主体与单位主体
C、成年人主体与未成年人主体
D、单独主体与共同主体
8.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9.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可分为( )。
A、基础要件和充足要件
B、先决要件和补充要件
C、基本要件和非基本要件
D、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
10.刑法理论上将犯罪的故意区分为( )。
A、有预见的故意与无预见的故意东财答案请进:opzy.net或请联系微信:1095258436
B、明知的故意与不明知的故意
C、可能的故意与必然的故意
D、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11.从刑法解释的效力上看,以下属于有效解释的是( )。
A、立法解释
B、论理解释
C、文理解释
D、系统解释
二、多选题(共9题,45分)
1.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 )不适用死刑。
A、不满18周岁
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D、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2.我国刑法关于犯罪主体的规定有( )。
A、自然人犯罪
B、法人犯罪
C、自然人和法人犯罪
D、单位犯罪
3.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有( )。
A、犯罪人的相貌
B、犯罪方法
C、危害行为
D、危害结果
4.罪过是指( )。
A、犯罪故意
B、犯罪过失
C、犯罪目的
D、犯罪动机
5.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6.广义上的刑法包括( )。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法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
7.刑法的性质包含( )含义。
A、阶级性
B、法律性
C、严厉性
D、残酷性
8.危害结果有( )。
A、任何犯罪所必备的要件
B、选择要件
C、过失犯罪的必要要件
D、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9.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 )。
A、犯罪故意
B、犯罪过失
C、犯罪目的
D、犯罪动机
东财《刑法》单元作业一
共2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1题,55分)
1.行为人在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 )。
A、只能是故意
B、只能是过失
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只能是间接故意
2.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
3.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 )。
A、犯罪人对自己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的心理态度
B、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C、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效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D、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
A、适用我国刑法
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
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
5.犯罪的( )是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基本依据。
A、同类客体
B、一般客体
C、简单客体
D、主要客体
6.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
A、主客观相一致
B、罪责自负
C、罪责刑相适应
D、刑法人道主义
7.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划分为( )。
A、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B、自然人主体与单位主体
C、成年人主体与未成年人主体
D、单独主体与共同主体
8.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9.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可分为( )。
A、基础要件和充足要件
B、先决要件和补充要件
C、基本要件和非基本要件
D、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
10.刑法理论上将犯罪的故意区分为( )。
A、有预见的故意与无预见的故意
B、明知的故意与不明知的故意
C、可能的故意与必然的故意
D、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11.从刑法解释的效力上看,以下属于有效解释的是( )。
A、立法解释
B、论理解释
C、文理解释
D、系统解释
二、多选题(共9题,45分)
1.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 )不适用死刑。
A、不满18周岁
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D、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2.我国刑法关于犯罪主体的规定有( )。
A、自然人犯罪
B、法人犯罪
C、自然人和法人犯罪
D、单位犯罪
3.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有( )。
A、犯罪人的相貌
B、犯罪方法
C、危害行为
D、危害结果
4.罪过是指( )。
A、犯罪故意
B、犯罪过失
C、犯罪目的
D、犯罪动机
5.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6.广义上的刑法包括( )。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法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
7.刑法的性质包含( )含义。
A、阶级性
B、法律性
C、严厉性
D、残酷性
8.危害结果有( )。
A、任何犯罪所必备的要件
B、选择要件
C、过失犯罪的必要要件
D、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9.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 )。
A、犯罪故意
B、犯罪过失
C、犯罪目的
D、犯罪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