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北语23秋《课程理论》作业4【标准答案】

《课程理论》作业4

共25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6题,24分)

1.()艺术是教学语言的辅助手段。一般分为板书、板演、板画三种形式。

A、语言

B、非语言

C、书面

D、板书

2.()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教师活动的一种期望。

A、教学目的、教学任务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3.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A、课程

B、教学

C、教师

D、学生

4.()是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设计课程方案与文本、课程实施与教学、课程评价与课程修订等工作。

A、教材编写

B、课程设计

C、课程类型

D、课程开发

5.以学科知识分化程度为标准,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6.1918年,美国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一书。一般认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A、怎样编制课程

B、课程编制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课程

二、多选题(共8题,32分)

1.根据评价目的分类,可将课程评价分为:()。

A、效果评价

B、决策性评价

C、研究性评价

D、工作性评价

2.常见的教学媒体分类,是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把教学媒体分为()。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媒体

D、综合操作媒体

3.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A、世界观

B、本体论

C、认识论

D、价值论

4.按资源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课程资源可分为()。

A、素材性课程资源

B、校内课程资源

C、校外课程资源

D、条件性课程资源

5.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等几个部分。北语答案请进:opzy.net或请联系微信:1095258436

A、课程计划管理

B、课程实施管理

C、课程标准管理

D、课程编制管理

6.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遵循几条原则:()。

A、针对性

B、科学性

C、系统性

D、趣味性

7.20世纪以来,教学论研究大致呈现两大发展路径:一是哲学的研究取向以()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教学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如德国、苏联、日本、中国。二是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把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理论,探讨教学的程序、策略与技术,如英国、美国等。

A、心理学

B、教育学

C、认识论

D、伦理学

8.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研究多样化态势初现端倪。课程理论著作主要有()等等。

A、美国坦纳夫妇著的《课程编制的理论与实践》

B、英国劳顿著的《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C、前苏联克拉耶夫斯基等主编的《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理论基础》

D、派纳主编的《理解课程》

三、判断题(共11题,44分)

1.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2.车里霍尔姆斯于20世纪80年代末建立起“课程的后结构观”。其基本内容是:提出并运用“批判实用主义”来研究课程问题,对“学科结构”进行后结构分析,把课程看成是一项社会工程。

A、错误

B、正确

3.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之。”据考证,这是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课程”一词。

A、错误

B、正确

4.活动课程过多注重间接经验的学习,易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A、错误

B、正确

5.好的课程管理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吸纳一线教师和管理者的智慧,赋予教师课程开发和改革的权利,让教师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外围变为中心,成为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拓荒者。

A、错误

B、正确

6.分析哲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重要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等。

A、错误

B、正确

7.在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中,课程与教学活动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研究对象。

A、错误

B、正确

8.与课程目标相比,教学目标的范围要小,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A、错误

B、正确

9.建构主义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1)学习者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3)知识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4)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活动机会,帮助、促进学生组织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现实。

A、错误

B、正确

10.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课程改革要突出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特征。

A、错误

B、正确

11.以具体的课程为评价对象的是教学评价。

A、错误

B、正确

《课程理论》作业4

共25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6题,24分)

1.()艺术是教学语言的辅助手段。一般分为板书、板演、板画三种形式。

A、语言

B、非语言

C、书面

D、板书

2.()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教师活动的一种期望。

A、教学目的、教学任务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3.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A、课程

B、教学

C、教师

D、学生

4.()是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设计课程方案与文本、课程实施与教学、课程评价与课程修订等工作。

A、教材编写

B、课程设计

C、课程类型

D、课程开发

5.以学科知识分化程度为标准,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6.1918年,美国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一书。一般认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A、怎样编制课程

B、课程编制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课程

二、多选题(共8题,32分)

1.根据评价目的分类,可将课程评价分为:()。

A、效果评价

B、决策性评价

C、研究性评价

D、工作性评价

2.常见的教学媒体分类,是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把教学媒体分为()。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媒体

D、综合操作媒体

3.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A、世界观

B、本体论

C、认识论

D、价值论

4.按资源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课程资源可分为()。

A、素材性课程资源

B、校内课程资源

C、校外课程资源

D、条件性课程资源

5.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等几个部分。

A、课程计划管理

B、课程实施管理

C、课程标准管理

D、课程编制管理

6.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遵循几条原则:()。

A、针对性

B、科学性

C、系统性

D、趣味性

7.20世纪以来,教学论研究大致呈现两大发展路径:一是哲学的研究取向以()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教学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如德国、苏联、日本、中国。二是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把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理论,探讨教学的程序、策略与技术,如英国、美国等。

A、心理学

B、教育学

C、认识论

D、伦理学

8.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研究多样化态势初现端倪。课程理论著作主要有()等等。

A、美国坦纳夫妇著的《课程编制的理论与实践》

B、英国劳顿著的《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C、前苏联克拉耶夫斯基等主编的《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理论基础》

D、派纳主编的《理解课程》

三、判断题(共11题,44分)

1.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2.车里霍尔姆斯于20世纪80年代末建立起“课程的后结构观”。其基本内容是:提出并运用“批判实用主义”来研究课程问题,对“学科结构”进行后结构分析,把课程看成是一项社会工程。

A、错误

B、正确

3.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之。”据考证,这是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课程”一词。

A、错误

B、正确

4.活动课程过多注重间接经验的学习,易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A、错误

B、正确

5.好的课程管理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吸纳一线教师和管理者的智慧,赋予教师课程开发和改革的权利,让教师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外围变为中心,成为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拓荒者。

A、错误

B、正确

6.分析哲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重要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等。

A、错误

B、正确

7.在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中,课程与教学活动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研究对象。

A、错误

B、正确

8.与课程目标相比,教学目标的范围要小,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A、错误

B、正确

9.建构主义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1)学习者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3)知识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4)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活动机会,帮助、促进学生组织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现实。

A、错误

B、正确

10.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课程改革要突出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特征。

A、错误

B、正确

11.以具体的课程为评价对象的是教学评价。

A、错误

B、正确

《课程理论》作业4

共25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6题,24分)

1.()艺术是教学语言的辅助手段。一般分为板书、板演、板画三种形式。

A、语言

B、非语言

C、书面

D、板书

2.()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教师活动的一种期望。

A、教学目的、教学任务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3.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A、课程

B、教学

C、教师

D、学生

4.()是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设计课程方案与文本、课程实施与教学、课程评价与课程修订等工作。

A、教材编写

B、课程设计

C、课程类型

D、课程开发

5.以学科知识分化程度为标准,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6.1918年,美国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一书。一般认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A、怎样编制课程

B、课程编制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课程

二、多选题(共8题,32分)

1.根据评价目的分类,可将课程评价分为:()。

A、效果评价

B、决策性评价

C、研究性评价

D、工作性评价

2.常见的教学媒体分类,是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把教学媒体分为()。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媒体

D、综合操作媒体

3.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A、世界观

B、本体论

C、认识论

D、价值论

4.按资源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课程资源可分为()。

A、素材性课程资源

B、校内课程资源

C、校外课程资源

D、条件性课程资源

5.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等几个部分。

A、课程计划管理

B、课程实施管理

C、课程标准管理

D、课程编制管理

6.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遵循几条原则:()。

A、针对性

B、科学性

C、系统性

D、趣味性

7.20世纪以来,教学论研究大致呈现两大发展路径:一是哲学的研究取向以()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教学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如德国、苏联、日本、中国。二是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把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理论,探讨教学的程序、策略与技术,如英国、美国等。

A、心理学

B、教育学

C、认识论

D、伦理学

8.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研究多样化态势初现端倪。课程理论著作主要有()等等。

A、美国坦纳夫妇著的《课程编制的理论与实践》

B、英国劳顿著的《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C、前苏联克拉耶夫斯基等主编的《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理论基础》

D、派纳主编的《理解课程》

三、判断题(共11题,44分)

1.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2.车里霍尔姆斯于20世纪80年代末建立起“课程的后结构观”。其基本内容是:提出并运用“批判实用主义”来研究课程问题,对“学科结构”进行后结构分析,把课程看成是一项社会工程。

A、错误

B、正确

3.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之。”据考证,这是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课程”一词。

A、错误

B、正确

4.活动课程过多注重间接经验的学习,易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A、错误

B、正确

5.好的课程管理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吸纳一线教师和管理者的智慧,赋予教师课程开发和改革的权利,让教师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外围变为中心,成为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拓荒者。

A、错误

B、正确

6.分析哲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重要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等。

A、错误

B、正确

7.在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中,课程与教学活动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研究对象。

A、错误

B、正确

8.与课程目标相比,教学目标的范围要小,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A、错误

B、正确

9.建构主义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1)学习者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3)知识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4)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活动机会,帮助、促进学生组织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现实。

A、错误

B、正确

10.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课程改革要突出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特征。

A、错误

B、正确

11.以具体的课程为评价对象的是教学评价。

A、错误

B、正确

《课程理论》作业4

共25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6题,24分)

1.()艺术是教学语言的辅助手段。一般分为板书、板演、板画三种形式。

A、语言

B、非语言

C、书面

D、板书

2.()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教师活动的一种期望。

A、教学目的、教学任务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3.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A、课程

B、教学

C、教师

D、学生

4.()是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设计课程方案与文本、课程实施与教学、课程评价与课程修订等工作。

A、教材编写

B、课程设计

C、课程类型

D、课程开发

5.以学科知识分化程度为标准,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6.1918年,美国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一书。一般认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A、怎样编制课程

B、课程编制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课程

二、多选题(共8题,32分)

1.根据评价目的分类,可将课程评价分为:()。

A、效果评价

B、决策性评价

C、研究性评价

D、工作性评价

2.常见的教学媒体分类,是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把教学媒体分为()。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媒体

D、综合操作媒体

3.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A、世界观

B、本体论

C、认识论

D、价值论

4.按资源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课程资源可分为()。

A、素材性课程资源

B、校内课程资源

C、校外课程资源

D、条件性课程资源

5.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等几个部分。

A、课程计划管理

B、课程实施管理

C、课程标准管理

D、课程编制管理

6.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遵循几条原则:()。

A、针对性

B、科学性

C、系统性

D、趣味性

7.20世纪以来,教学论研究大致呈现两大发展路径:一是哲学的研究取向以()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教学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如德国、苏联、日本、中国。二是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把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理论,探讨教学的程序、策略与技术,如英国、美国等。

A、心理学

B、教育学

C、认识论

D、伦理学

8.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研究多样化态势初现端倪。课程理论著作主要有()等等。

A、美国坦纳夫妇著的《课程编制的理论与实践》

B、英国劳顿著的《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C、前苏联克拉耶夫斯基等主编的《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理论基础》

D、派纳主编的《理解课程》

三、判断题(共11题,44分)

1.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2.车里霍尔姆斯于20世纪80年代末建立起“课程的后结构观”。其基本内容是:提出并运用“批判实用主义”来研究课程问题,对“学科结构”进行后结构分析,把课程看成是一项社会工程。

A、错误

B、正确

3.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之。”据考证,这是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课程”一词。

A、错误

B、正确

4.活动课程过多注重间接经验的学习,易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A、错误

B、正确

5.好的课程管理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吸纳一线教师和管理者的智慧,赋予教师课程开发和改革的权利,让教师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外围变为中心,成为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拓荒者。

A、错误

B、正确

6.分析哲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重要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等。

A、错误

B、正确

7.在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中,课程与教学活动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研究对象。

A、错误

B、正确

8.与课程目标相比,教学目标的范围要小,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A、错误

B、正确

9.建构主义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1)学习者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3)知识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4)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活动机会,帮助、促进学生组织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现实。

A、错误

B、正确

10.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课程改革要突出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特征。

A、错误

B、正确

11.以具体的课程为评价对象的是教学评价。

A、错误

B、正确

《课程理论》作业4

共25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6题,24分)

1.()艺术是教学语言的辅助手段。一般分为板书、板演、板画三种形式。

A、语言

B、非语言

C、书面

D、板书

2.()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教师活动的一种期望。

A、教学目的、教学任务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3.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A、课程

B、教学

C、教师

D、学生

4.()是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设计课程方案与文本、课程实施与教学、课程评价与课程修订等工作。

A、教材编写

B、课程设计

C、课程类型

D、课程开发

5.以学科知识分化程度为标准,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6.1918年,美国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一书。一般认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A、怎样编制课程

B、课程编制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课程

二、多选题(共8题,32分)

1.根据评价目的分类,可将课程评价分为:()。

A、效果评价

B、决策性评价

C、研究性评价

D、工作性评价

2.常见的教学媒体分类,是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把教学媒体分为()。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媒体

D、综合操作媒体

3.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A、世界观

B、本体论

C、认识论

D、价值论

4.按资源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课程资源可分为()。

A、素材性课程资源

B、校内课程资源

C、校外课程资源

D、条件性课程资源

5.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等几个部分。

A、课程计划管理

B、课程实施管理

C、课程标准管理

D、课程编制管理

6.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遵循几条原则:()。

A、针对性

B、科学性

C、系统性

D、趣味性

7.20世纪以来,教学论研究大致呈现两大发展路径:一是哲学的研究取向以()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教学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如德国、苏联、日本、中国。二是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把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理论,探讨教学的程序、策略与技术,如英国、美国等。

A、心理学

B、教育学

C、认识论

D、伦理学

8.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研究多样化态势初现端倪。课程理论著作主要有()等等。

A、美国坦纳夫妇著的《课程编制的理论与实践》

B、英国劳顿著的《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C、前苏联克拉耶夫斯基等主编的《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理论基础》

D、派纳主编的《理解课程》

三、判断题(共11题,44分)

1.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2.车里霍尔姆斯于20世纪80年代末建立起“课程的后结构观”。其基本内容是:提出并运用“批判实用主义”来研究课程问题,对“学科结构”进行后结构分析,把课程看成是一项社会工程。

A、错误

B、正确

3.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之。”据考证,这是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课程”一词。

A、错误

B、正确

4.活动课程过多注重间接经验的学习,易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A、错误

B、正确

5.好的课程管理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吸纳一线教师和管理者的智慧,赋予教师课程开发和改革的权利,让教师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外围变为中心,成为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拓荒者。

A、错误

B、正确

6.分析哲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重要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等。

A、错误

B、正确

7.在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中,课程与教学活动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研究对象。

A、错误

B、正确

8.与课程目标相比,教学目标的范围要小,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A、错误

B、正确

9.建构主义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1)学习者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3)知识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4)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活动机会,帮助、促进学生组织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现实。

A、错误

B、正确

10.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课程改革要突出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特征。

A、错误

B、正确

11.以具体的课程为评价对象的是教学评价。

A、错误

B、正确

《课程理论》作业4

共25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6题,24分)

1.()艺术是教学语言的辅助手段。一般分为板书、板演、板画三种形式。

A、语言

B、非语言

C、书面

D、板书

2.()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教师活动的一种期望。

A、教学目的、教学任务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3.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A、课程

B、教学

C、教师

D、学生

4.()是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设计课程方案与文本、课程实施与教学、课程评价与课程修订等工作。

A、教材编写

B、课程设计

C、课程类型

D、课程开发

5.以学科知识分化程度为标准,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6.1918年,美国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一书。一般认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A、怎样编制课程

B、课程编制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课程

二、多选题(共8题,32分)

1.根据评价目的分类,可将课程评价分为:()。

A、效果评价

B、决策性评价

C、研究性评价

D、工作性评价

2.常见的教学媒体分类,是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把教学媒体分为()。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媒体

D、综合操作媒体

3.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A、世界观

B、本体论

C、认识论

D、价值论

4.按资源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课程资源可分为()。

A、素材性课程资源

B、校内课程资源

C、校外课程资源

D、条件性课程资源

5.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等几个部分。

A、课程计划管理

B、课程实施管理

C、课程标准管理

D、课程编制管理

6.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遵循几条原则:()。

A、针对性

B、科学性

C、系统性

D、趣味性

7.20世纪以来,教学论研究大致呈现两大发展路径:一是哲学的研究取向以()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教学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如德国、苏联、日本、中国。二是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把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理论,探讨教学的程序、策略与技术,如英国、美国等。

A、心理学

B、教育学

C、认识论

D、伦理学

8.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研究多样化态势初现端倪。课程理论著作主要有()等等。

A、美国坦纳夫妇著的《课程编制的理论与实践》

B、英国劳顿著的《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C、前苏联克拉耶夫斯基等主编的《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理论基础》

D、派纳主编的《理解课程》

三、判断题(共11题,44分)

1.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2.车里霍尔姆斯于20世纪80年代末建立起“课程的后结构观”。其基本内容是:提出并运用“批判实用主义”来研究课程问题,对“学科结构”进行后结构分析,把课程看成是一项社会工程。

A、错误

B、正确

3.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之。”据考证,这是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课程”一词。

A、错误

B、正确

4.活动课程过多注重间接经验的学习,易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A、错误

B、正确

5.好的课程管理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吸纳一线教师和管理者的智慧,赋予教师课程开发和改革的权利,让教师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外围变为中心,成为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拓荒者。

A、错误

B、正确

6.分析哲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重要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等。

A、错误

B、正确

7.在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中,课程与教学活动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研究对象。

A、错误

B、正确

8.与课程目标相比,教学目标的范围要小,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A、错误

B、正确

9.建构主义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1)学习者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3)知识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4)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活动机会,帮助、促进学生组织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现实。

A、错误

B、正确

10.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课程改革要突出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特征。

A、错误

B、正确

11.以具体的课程为评价对象的是教学评价。

A、错误

B、正确

《课程理论》作业4

共25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6题,24分)

1.()艺术是教学语言的辅助手段。一般分为板书、板演、板画三种形式。

A、语言

B、非语言

C、书面

D、板书

2.()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教师活动的一种期望。

A、教学目的、教学任务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3.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A、课程

B、教学

C、教师

D、学生

4.()是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设计课程方案与文本、课程实施与教学、课程评价与课程修订等工作。

A、教材编写

B、课程设计

C、课程类型

D、课程开发

5.以学科知识分化程度为标准,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6.1918年,美国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一书。一般认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A、怎样编制课程

B、课程编制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课程

二、多选题(共8题,32分)

1.根据评价目的分类,可将课程评价分为:()。

A、效果评价

B、决策性评价

C、研究性评价

D、工作性评价

2.常见的教学媒体分类,是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把教学媒体分为()。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媒体

D、综合操作媒体

3.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A、世界观

B、本体论

C、认识论

D、价值论

4.按资源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课程资源可分为()。

A、素材性课程资源

B、校内课程资源

C、校外课程资源

D、条件性课程资源

5.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等几个部分。

A、课程计划管理

B、课程实施管理

C、课程标准管理

D、课程编制管理

6.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遵循几条原则:()。

A、针对性

B、科学性

C、系统性

D、趣味性

7.20世纪以来,教学论研究大致呈现两大发展路径:一是哲学的研究取向以()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教学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如德国、苏联、日本、中国。二是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把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理论,探讨教学的程序、策略与技术,如英国、美国等。

A、心理学

B、教育学

C、认识论

D、伦理学

8.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研究多样化态势初现端倪。课程理论著作主要有()等等。

A、美国坦纳夫妇著的《课程编制的理论与实践》

B、英国劳顿著的《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C、前苏联克拉耶夫斯基等主编的《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理论基础》

D、派纳主编的《理解课程》

三、判断题(共11题,44分)

1.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2.车里霍尔姆斯于20世纪80年代末建立起“课程的后结构观”。其基本内容是:提出并运用“批判实用主义”来研究课程问题,对“学科结构”进行后结构分析,把课程看成是一项社会工程。

A、错误

B、正确

3.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之。”据考证,这是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课程”一词。

A、错误

B、正确

4.活动课程过多注重间接经验的学习,易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A、错误

B、正确

5.好的课程管理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吸纳一线教师和管理者的智慧,赋予教师课程开发和改革的权利,让教师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外围变为中心,成为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拓荒者。

A、错误

B、正确

6.分析哲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重要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等。

A、错误

B、正确

7.在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中,课程与教学活动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研究对象。

A、错误

B、正确

8.与课程目标相比,教学目标的范围要小,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A、错误

B、正确

9.建构主义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1)学习者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3)知识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4)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活动机会,帮助、促进学生组织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现实。

A、错误

B、正确

10.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课程改革要突出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特征。

A、错误

B、正确

11.以具体的课程为评价对象的是教学评价。

A、错误

B、正确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鹏作业网 » 北语23秋《课程理论》作业4【标准答案】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