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北语23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3【标准答案】

可做奥鹏国开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599792888 或 微信:109525843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3

共25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60分)

1.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国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毛泽东这里所说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指孙中山( )。

A、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B、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C、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D、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2.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鸦片战争之所以称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因为( )。

A、清王朝内部满汉民族矛盾急剧恶化

B、民族意识已经普遍觉醒

C、农民起义规模空前

D、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新情况”是指( )。

A、尖锐的阶级矛盾

B、满汉地主阶级的共同镇压

C、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4.在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激烈论战中,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维新派则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谭嗣同指出:“君来也;民本也。”严复甚至认为,国家是“民之公产”,王候将相不过是“通国之公仆隶”,而专制帝王则是“窃国者耳”。这说明维新派主张( )。

A、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B、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进行社会革命

D、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5.《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B、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C、不要四面出击

D、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6.1924年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5年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掀起这一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是( )。

A、五卅运动

B、省港大罢工

C、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D、北伐战争开始

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无数的志士仁人,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 )。

A、发展民族工商业

B、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C、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D、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8.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事件是( )。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1982年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结束

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和恢复名誉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9.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 )。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0.1905-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11.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社会危机。为此,孙中山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北语答案请进:opzy.net或请联系微信:1095258436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2.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队伍,主要是由三种人组成的,其主体部分是( )。

A、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B、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C、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D、第一批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第二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下选项中正确反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是( )。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合作双方采取党外合作的组织形式

D、合作双方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

14.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这份报告( )。

A、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B、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C、科学地闸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

D、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15.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以下对洋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的首要目的是加强海防、边防

B、洋务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C、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D、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二、多选题(共5题,20分)

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因素有( )。

A、民主党派主张的“中间路线”与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是基本一致的

B、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C、民主党派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D、民主党派在军事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

A、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

B、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C、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D、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

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解决

B、两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C、农民收入普遍低下

D、农村生产力水平低

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

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C、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

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5.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婆任务:制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方针政策,指出( )。

A、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C、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D、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三、判断题(共5题,20分)

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

A、对

B、错

2.1966年8月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 )

A、对

B、错

3.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制度。( )

A、对

B、错

4.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

A、对

B、错

5.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联合政府。( )

A、对

B、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3

共25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60分)

1.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国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毛泽东这里所说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指孙中山( )。

A、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B、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C、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D、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2.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鸦片战争之所以称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因为( )。

A、清王朝内部满汉民族矛盾急剧恶化

B、民族意识已经普遍觉醒

C、农民起义规模空前

D、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新情况”是指( )。

A、尖锐的阶级矛盾

B、满汉地主阶级的共同镇压

C、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4.在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激烈论战中,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维新派则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谭嗣同指出:“君来也;民本也。”严复甚至认为,国家是“民之公产”,王候将相不过是“通国之公仆隶”,而专制帝王则是“窃国者耳”。这说明维新派主张( )。

A、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B、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进行社会革命

D、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5.《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B、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C、不要四面出击

D、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6.1924年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5年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掀起这一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是( )。

A、五卅运动

B、省港大罢工

C、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D、北伐战争开始

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无数的志士仁人,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 )。

A、发展民族工商业

B、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C、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D、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8.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事件是( )。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1982年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结束

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和恢复名誉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9.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 )。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0.1905-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11.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社会危机。为此,孙中山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2.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队伍,主要是由三种人组成的,其主体部分是( )。

A、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B、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C、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D、第一批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第二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下选项中正确反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是( )。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合作双方采取党外合作的组织形式

D、合作双方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

14.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这份报告( )。

A、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B、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C、科学地闸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

D、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15.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以下对洋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的首要目的是加强海防、边防

B、洋务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C、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D、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二、多选题(共5题,20分)

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因素有( )。

A、民主党派主张的“中间路线”与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是基本一致的

B、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C、民主党派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D、民主党派在军事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

A、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

B、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C、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D、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

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解决

B、两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C、农民收入普遍低下

D、农村生产力水平低

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

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C、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

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5.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婆任务:制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方针政策,指出( )。

A、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C、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D、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三、判断题(共5题,20分)

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

A、对

B、错

2.1966年8月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 )

A、对

B、错

3.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制度。( )

A、对

B、错

4.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

A、对

B、错

5.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联合政府。( )

A、对

B、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3

共25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60分)

1.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国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毛泽东这里所说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指孙中山( )。

A、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B、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C、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D、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2.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鸦片战争之所以称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因为( )。

A、清王朝内部满汉民族矛盾急剧恶化

B、民族意识已经普遍觉醒

C、农民起义规模空前

D、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新情况”是指( )。

A、尖锐的阶级矛盾

B、满汉地主阶级的共同镇压

C、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4.在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激烈论战中,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维新派则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谭嗣同指出:“君来也;民本也。”严复甚至认为,国家是“民之公产”,王候将相不过是“通国之公仆隶”,而专制帝王则是“窃国者耳”。这说明维新派主张( )。

A、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B、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进行社会革命

D、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5.《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B、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C、不要四面出击

D、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6.1924年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5年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掀起这一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是( )。

A、五卅运动

B、省港大罢工

C、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D、北伐战争开始

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无数的志士仁人,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 )。

A、发展民族工商业

B、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C、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D、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8.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事件是( )。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1982年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结束

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和恢复名誉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9.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 )。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0.1905-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11.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社会危机。为此,孙中山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2.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队伍,主要是由三种人组成的,其主体部分是( )。

A、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B、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C、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D、第一批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第二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下选项中正确反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是( )。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合作双方采取党外合作的组织形式

D、合作双方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

14.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这份报告( )。

A、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B、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C、科学地闸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

D、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15.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以下对洋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的首要目的是加强海防、边防

B、洋务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C、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D、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二、多选题(共5题,20分)

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因素有( )。

A、民主党派主张的“中间路线”与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是基本一致的

B、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C、民主党派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D、民主党派在军事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

A、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

B、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C、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D、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

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解决

B、两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C、农民收入普遍低下

D、农村生产力水平低

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

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C、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

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5.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婆任务:制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方针政策,指出( )。

A、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C、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D、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三、判断题(共5题,20分)

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

A、对

B、错

2.1966年8月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 )

A、对

B、错

3.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制度。( )

A、对

B、错

4.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

A、对

B、错

5.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联合政府。( )

A、对

B、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3

共25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60分)

1.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国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毛泽东这里所说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指孙中山( )。

A、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B、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C、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D、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2.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鸦片战争之所以称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因为( )。

A、清王朝内部满汉民族矛盾急剧恶化

B、民族意识已经普遍觉醒

C、农民起义规模空前

D、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新情况”是指( )。

A、尖锐的阶级矛盾

B、满汉地主阶级的共同镇压

C、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4.在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激烈论战中,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维新派则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谭嗣同指出:“君来也;民本也。”严复甚至认为,国家是“民之公产”,王候将相不过是“通国之公仆隶”,而专制帝王则是“窃国者耳”。这说明维新派主张( )。

A、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B、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进行社会革命

D、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5.《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B、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C、不要四面出击

D、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6.1924年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5年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掀起这一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是( )。

A、五卅运动

B、省港大罢工

C、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D、北伐战争开始

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无数的志士仁人,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 )。

A、发展民族工商业

B、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C、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D、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8.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事件是( )。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1982年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结束

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和恢复名誉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9.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 )。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0.1905-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11.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社会危机。为此,孙中山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2.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队伍,主要是由三种人组成的,其主体部分是( )。

A、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B、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C、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D、第一批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第二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下选项中正确反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是( )。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合作双方采取党外合作的组织形式

D、合作双方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

14.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这份报告( )。

A、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B、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C、科学地闸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

D、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15.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以下对洋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的首要目的是加强海防、边防

B、洋务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C、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D、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二、多选题(共5题,20分)

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因素有( )。

A、民主党派主张的“中间路线”与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是基本一致的

B、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C、民主党派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D、民主党派在军事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

A、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

B、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C、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D、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

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解决

B、两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C、农民收入普遍低下

D、农村生产力水平低

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

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C、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

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5.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婆任务:制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方针政策,指出( )。

A、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C、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D、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三、判断题(共5题,20分)

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

A、对

B、错

2.1966年8月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 )

A、对

B、错

3.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制度。( )

A、对

B、错

4.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

A、对

B、错

5.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联合政府。( )

A、对

B、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3

共25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60分)

1.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国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毛泽东这里所说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指孙中山( )。

A、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B、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C、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D、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2.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鸦片战争之所以称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因为( )。

A、清王朝内部满汉民族矛盾急剧恶化

B、民族意识已经普遍觉醒

C、农民起义规模空前

D、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新情况”是指( )。

A、尖锐的阶级矛盾

B、满汉地主阶级的共同镇压

C、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4.在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激烈论战中,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维新派则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谭嗣同指出:“君来也;民本也。”严复甚至认为,国家是“民之公产”,王候将相不过是“通国之公仆隶”,而专制帝王则是“窃国者耳”。这说明维新派主张( )。

A、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B、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进行社会革命

D、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5.《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B、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C、不要四面出击

D、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6.1924年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5年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掀起这一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是( )。

A、五卅运动

B、省港大罢工

C、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D、北伐战争开始

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无数的志士仁人,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 )。

A、发展民族工商业

B、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C、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D、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8.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事件是( )。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1982年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结束

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和恢复名誉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9.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 )。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0.1905-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11.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社会危机。为此,孙中山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2.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队伍,主要是由三种人组成的,其主体部分是( )。

A、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B、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C、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D、第一批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第二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下选项中正确反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是( )。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合作双方采取党外合作的组织形式

D、合作双方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

14.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这份报告( )。

A、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B、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C、科学地闸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

D、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15.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以下对洋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的首要目的是加强海防、边防

B、洋务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C、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D、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二、多选题(共5题,20分)

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因素有( )。

A、民主党派主张的“中间路线”与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是基本一致的

B、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C、民主党派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D、民主党派在军事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

A、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

B、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C、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D、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

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解决

B、两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C、农民收入普遍低下

D、农村生产力水平低

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

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C、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

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5.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婆任务:制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方针政策,指出( )。

A、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C、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D、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三、判断题(共5题,20分)

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

A、对

B、错

2.1966年8月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 )

A、对

B、错

3.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制度。( )

A、对

B、错

4.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

A、对

B、错

5.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联合政府。( )

A、对

B、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3

共25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60分)

1.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国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毛泽东这里所说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指孙中山( )。

A、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B、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C、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D、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2.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鸦片战争之所以称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因为( )。

A、清王朝内部满汉民族矛盾急剧恶化

B、民族意识已经普遍觉醒

C、农民起义规模空前

D、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新情况”是指( )。

A、尖锐的阶级矛盾

B、满汉地主阶级的共同镇压

C、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4.在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激烈论战中,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维新派则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谭嗣同指出:“君来也;民本也。”严复甚至认为,国家是“民之公产”,王候将相不过是“通国之公仆隶”,而专制帝王则是“窃国者耳”。这说明维新派主张( )。

A、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B、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进行社会革命

D、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5.《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B、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C、不要四面出击

D、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6.1924年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5年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掀起这一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是( )。

A、五卅运动

B、省港大罢工

C、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D、北伐战争开始

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无数的志士仁人,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 )。

A、发展民族工商业

B、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C、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D、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8.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事件是( )。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1982年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结束

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和恢复名誉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9.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 )。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0.1905-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11.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社会危机。为此,孙中山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2.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队伍,主要是由三种人组成的,其主体部分是( )。

A、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B、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C、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D、第一批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第二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下选项中正确反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是( )。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合作双方采取党外合作的组织形式

D、合作双方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

14.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这份报告( )。

A、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B、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C、科学地闸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

D、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15.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以下对洋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的首要目的是加强海防、边防

B、洋务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C、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D、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二、多选题(共5题,20分)

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因素有( )。

A、民主党派主张的“中间路线”与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是基本一致的

B、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C、民主党派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D、民主党派在军事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

A、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

B、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C、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D、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

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解决

B、两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C、农民收入普遍低下

D、农村生产力水平低

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

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C、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

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5.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婆任务:制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方针政策,指出( )。

A、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C、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D、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三、判断题(共5题,20分)

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

A、对

B、错

2.1966年8月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 )

A、对

B、错

3.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制度。( )

A、对

B、错

4.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

A、对

B、错

5.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联合政府。( )

A、对

B、错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鹏作业网 » 北语23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3【标准答案】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