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厦门开放大学)24春《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4【标准答案】形考任务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都要供奉祖师爷。如木匠、泥水匠、石匠供奉鲁班、杨公,铁匠供奉,纺织工供奉嫘祖,裁缝供奉轩辕氏,剃头匠供奉吕洞宾等。
A.铁拐李
B.张果老
C.曹国舅
D.蓝采和
2.素有元宵闹花灯之俗,自唐初建城,中原灯俗即传入,至南宋,更有“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的盛况,历经元、明、清和民国,花灯活动长久不衰。
A.厦门
B.漳州
C.泉州
D.金门
3.农历祭灶,俗称“送尪”。民间祭灶神,在灶君的神位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联。自送灶日起,家家户户准备过年。
A.腊月八日
B.腊月十六日
C.腊月二十四日
D.腊月二十九日
4.大道公又称保生大帝,为宋代民间医生吴夲。大道公的生日为农历三月十五日。在大道公的生日前后,有大批台湾的信徒赶到祖庙朝圣。
A.白礁
B.青礁
C.清水岩
D.三坪
5.是漳州地区特有的建筑,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前方后圆等形状,是为防御倭寇、海盗、山贼而建的聚族而居的民用堡垒,也称为“圆寨”。
A.骑楼
B.土楼
C.土堡
D.红砖厝
6.在闽南,是新丧之家祭拜之日,俗称“赤狗日”(凶日)或“拜鬼正”,一般不互相串门。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初四
7.春为岁首,闽南旧俗有迎春活动。清代地方官在要举行接春仪式,
A.立春前三天
B.立春前一日
C.立春当天
D.立春后一日
8.婴儿时,父母要为其沐浴更衣,抱到厅堂八仙桌上“抓周”,桌上摆满书、笔、算盘、秤、尺、剪刀、糖果、玩具等,让婴儿脚踏双龟(“百寿龟”或自制的米龟),任意抓取桌上的东西,以占卜婴儿将来的前途。
A.满月
B.三朝
C.四月日
D.周岁
9.闽南人喜食菜饭,也食甜饭,不包括以下。
A.甜糯米饭
B.红米糕饭
C.白米糕饭
D.糖姜饭
10.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城区还有端午节吃“卤面”的习俗,大人饮雄黄酒,小孩额上点雄黄,全家男女老幼午间烧菖蒲艾草汤洗浴。
A.厦门
B.漳州
C.泉州
D.金门
11.是商住楼,底层是商店,楼上是住宅,高度在12至15米之间,楼的底层都有柱子,柱子与底层间距4米左右,形成一条走廊式的人行道,可以让行人遮阳避雨,闽南人称为“五脚记”。
A.骑楼
B.土楼
C.土堡
D.红砖厝
12.闽南有句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闽南人重视霜降节气的秋补,民间在霜降这天,要进食补品。闽南人在霜降日普遍吃,认为这样可以御寒,能补筋骨。
A.芋子
B.番薯
C.柚子
D.柿子
13.以下哪项是厦门元宵节未婚妇女的习俗。
A.“送灯添丁”
B.“钻灯脚求子”
C.“听香”
D.“乞龟”
14.一些特色民俗如广泛流行于厦门地区的“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有关,其地域色彩是不言而喻的。
A.施琅
B.戚继光
C.郑成功
D.王审知
15.重阳节这一天,漳州民间以麻糍祭祖,以番薯、芋、花生果、红柿、柚子、甘蔗祀神,并以涂门槛,称“剥鬼皮”。
A.芋皮
B.番薯
C.柚子
D.豆沙
16.农历七月初七日为“七夕”,亦称“乞巧节”,闽南民间认为是“七娘妈生日”,俗称“七娘生”。“七娘妈”是的保护神。
A.儿童
B.未婚女子
C.新娘
D.孕妇
17.婴儿出生,闽南人有“做三朝”(又称“做三日”)的习俗,必须做糯米油香饭等敬祀“床母”、七娘妈等,并分送娘家亲友和媒人,一些地方要请长辈和接生婆喝“三朝酒”。
A.第三天
B.第三周
C.第三月
D.第三年
18.闽南民间习惯在进补。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重阳节
19.闽南民间祭祀厝神和土地神,称“做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俗称“尾牙”。
A.腊月八日
B.腊月十六日
C.腊月二十四日
D.腊月二十九日
20.漳州一些地方有祭江之俗,漳州城在这一天还要祭祀“水仙尊王”,现在龙海石码一带仍有祀水仙王的习俗。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元节
21.女人的服饰“黄斗笠、黑绸裤、蓝上衣”,组合造型美观,色彩协调,堪称奇而不俗,艳而有韵,是汉民族服饰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个性服饰,被誉为”现代服饰中的一朵奇葩”。
A.莆田
B.惠安
C.同安
D.崇武
22.唐初设立漳州时首任刺史为,民间尊为“开漳圣王”。
A.陈元光
B.林偕春
C.杨义中
D.王审知
23.被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的惠女服饰,仅限于。
A.惠安东部
B.惠安南部
C.惠安西部
D.惠安北部
24.寿庆俗称“做生日”,旧俗生日以农历为准。民间寿庆分小寿和大寿,小寿即少年儿童、青年、中年的一般生日;大寿即男女的生日,每逢10岁庆贺一次,一般做“9”不做“10”。
A.40岁以上
B.50岁以上
C.60岁以上
D.70岁以上
25.是厦门上元节独特的习俗,“乞龟求寿、添丁发财、任人祈求,过年还愿”已成厦门传统民俗。
A.“送灯添丁”
B.“钻灯脚求子”
C.“听香”
D.“乞龟”
26.闽南人迎娶的细节十分讲究,一般要经过出阁、迎亲、成亲等若干环节;婚后还有出厅、探房、归宁等礼俗,民间习俗婚后内不得参与他人的红白事活动,同时也忌家庭内的喜事相冲。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27.闽南地区有敬祖之俗,前一天家家户户做汤圆,是日用汤圆祭祖,敬祀的供品肴馔中必有嫩饼菜。
A.立春
B.霜降
C.立冬
D.冬至
28.闺女可在当晚卜问婚姻等事,女孩穿耳有的也在此时进行。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七夕”
29.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乌龙茶的代表。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于。
A.清康熙年间
B.清雍正年间
C.清乾隆年间
D.清咸丰年间
30.闽南民风习俗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始终具有民俗文化的烙印,保留着许多最初的行为习惯和礼制痕迹。闽南人许多生活习俗、岁时习俗和礼仪习俗,至今延续着河洛人的传统。
A.中原
B.齐鲁
C.巴蜀
D.闽越
31.进入明代之后,随着闽南宗族的进一步壮大,祠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修建祠堂进入竞相效仿时期。以下祠堂即建于此时期。
A.南安梅溪吴氏祠堂
B.漳州诏安秀篆镇埔坪王游氏的龙潭家庙“盛衍堂”
C.泉州德化美湖阳山陈氏祠堂
D.晋江芝山刘氏祠堂
32.泉州开元寺内的“东西塔”是指____________。
A.镇国塔
B.仁寿塔
C.泰式佛塔
D.木结构佛塔
33.以下哪些寺庙并称闽南三大寺院?
A.安海龙山寺
B.泉州开元寺
C.漳州南山寺
D.厦门南普陀寺
34.闽南道教供奉的尊神和俗神众多,其中____________被尊为三大神灵。
A.福德正神
B.保生大帝
C.清水祖师
D.广泽尊王
35.清代以来泉州知名的妆佛铺有____________等。
A.“西来意”
B.“西明国”
C.“西方国”
D.“西天国”
36.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主要是____________。
A.红砖大厝
B.土楼
C.土堡
D.手巾寮
37.闽南宗族组织的社会功能包括。
A.生存互助
B.规训教化
C.情感凝聚
D.对抗与械斗
38.旧时宗族祠堂还发挥着的以下几种功能。
A.祭祀先祖
B.艺术审美
C.规训教化
D.讲授知识
E.族内议事
F.家庭法庭
39.从西晋至五代的数百年间,北方中原地区的汉民不断向南迁徙,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入闽高潮。其中有三个时期规模较大,他们是。
A.西晋永嘉年间“中州八姓”入闽。
B.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统率府兵入闽。
C.五代十国王潮、王审知兄弟二人趁大乱,组织乡兵渡江南下进入闽南。
D.西汉七王之乱
40.泉州“妆糕人”艺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A.洛江区双阳镇前洋社区张厝村
B.永春县石鼓镇东安村
C.崇武半岛的五峰村
D.崇武半岛的五陈村
41.如泉州城乡旧时端午节独特的驱邪消灾习俗“采莲”,这种习俗被民俗学者认为是古闽越人的遗风。( )
42.农历七月十六日,是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会的日子。清中叶以后,发展为“祀阵亡野鬼”的普渡民俗活动,俗称“鬼节”。每逢中元节,家家户户要祭祀祖先,是家庭祭祖的重大节日之一,安溪、德化等地外出的人这一天都要赶回家过节,有“七月半不回家是忘祖”的说法。( )
43.闽南人有“穷厝不穷路”的说法,出门带足钱,该用的地方舍得花钱。出外归来,要向长辈请安,祭告祖宗,登门向亲友致谢并赠送礼物,亲友则回赠线面、猪脚、等礼品,或设宴接风洗尘(俗称“脱草鞋”);带香灰出外的人归来后还要到寺庙答谢、还愿。( )
44.漳州古称瘴疬之地,民间喜食药膳,即将中药掺入食物中合煮,不仅能治疗某种疾病,还能改善食物的味道,形成独特的风味。( )
45.除夕,是全年祭祖最重大的节日,要以丰盛的酒菜祭祀祖先,其中必有“春饭”(俗称“过年饭”),放在供桌上,一直要放过年,意在富足有余。祭祖完毕,合家吃年夜饭,俗称“围炉”。( )
46.商家重视“彩头”,店铺开张或春节开市,都要张灯结彩,敬祀财神,鸣放鞭炮。对第一位顾客特别优待,商品用红纸包好,俗称“开门红”。( )
47.“七夕”这天民间要敬祀“七娘妈”。供品均以7为数,除了摆上花粉、胭脂、果品、三牲、饭菜及酒盏、筷子外,还有彩纸糊的“七娘妈轿”、“七娘妈亭”,亭上贴七娘妈坐像,以及用纸剪贴的剪刀、尺子、镜子等,有的还在房门口挂一盏“七娘神灯”。礼毕将“七娘妈轿”、“七娘妈亭”和纸钱焚化,香粉、胭脂等掷于屋顶。( )
48.闽南人住宅内大多凿有水井,一家一井或两家一井。房间要凑成偶数,台阶和每间屋子的梁也必须是偶数,因为偶数属阳,住宅就叫“阳宅”。( )
49.一些特色民俗如广泛流行于厦门地区的“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其地域色彩是不言而喻的。( )
50.大道公又称保生大帝,为宋代民间医生陈元光,被封为“大道真人”,百姓称他为“大道公”。大道公的生日为农历三月十五日,民间做“三月半埔”,连续三天演出对台戏,还有各种巫术表演。( )
51.“尾牙”要备三牲祀“门口公”,称“尾祭”,街市商号东家晚上还要宴请雇员。旧时还通过斟酒先后、鸡头所向,暗示来年伙计的去留。“尾牙”之前,店家年终结账,一般人家开始大扫除、置办年货,外出的人开始赶回家过年。( )
52.历史上,到台湾的汉人分为客家人和福佬人两大部分,客家人是从广东东部和福建西部迁入的,福佬人(福建人)主要是从泉州和漳州一带迁入的。现在台湾岛内说闽南话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台湾汉人的生活习惯、岁时礼俗、民间信仰、民间艺术等,都与闽南地区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
53.厦、漳、泉各地婚俗也有较大差异,如安溪的西坪、芦田等地有男女青年在茶园对歌的婚俗;漳州沿海地区旧时有早婚和妇女长住娘家直到生育孩子才回夫家居住之俗。( )
54.红砖大厝大门叫“四目炳(栅)”,进入大门经过小厅就是前庭(俗称“天井”),两旁有几间平屋,俗称“护厝”,上去是大厅(俗称“献嘴厅”),大厅两侧是住房,无窗或小窗,有“暗厅光房”之说。( )
55.旧俗闽南人出远门须择吉日启程,行前要向祖宗和神祗祷告问卜,祈求一路平安。俗谚云:“七不出,八不归,初一、十五不来往”,忌农历初一、十五出门,农历逢七日不出门,逢八日不入门,正月要过十五方能出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