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北京开放大学)25春《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6【标准答案】
形考任务6:阶段测验(10分)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15道,共30分)
1.从使用的角度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这种计算方法是( )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无法确定
2.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产值是指(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
3.若自发总需求增加1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万元,则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
A.1
B.0.1
C.0.9
D.0.5
4.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5.在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6.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 )
A.向左下方移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保持不动
D.以上说法均有可能
7.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8.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 )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9.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 )
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D.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10.今年的物价指数是180,通货膨胀率为20%,去年的物价指数是( )
A.144
B.150
C.160
D.216
11.称为狭义货币的是( )
A.M 1
B.M 2
C.M 3
D.M 4
12.赤字增加的时期是( )
A.经济衰退时期
B.经济繁荣时期
C.高通货膨胀时期
D.低失业率时期
13.一般来说,外贸乘数比投资乘数要( )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比较
14.假设条件如下:GDP最初是均衡的;之后,政府增加了20亿美元的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税收没有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边际进口倾向为0.25;在新的均衡条件下没有产生通货膨胀,那么,新的GDP将( )
A.下降40亿美元
B.上升20亿美元
C.上升60亿美元
D.上升40亿美元
15.若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储蓄率为20%条件下,根据哈罗德- 多马模型资本产出率应该为()
A.4
B.2.5
C.6
D.5
二、多选题(10道,共30分)
16.保证两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条件有( )
A.商品市场均衡
B.国际收支均衡
C.要素市场均衡
D.金融市场均衡
E.政府收入与支出均衡
17.投资乘数形成取决于( )
A.投资增加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就业增加国民的消费增加
C.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动
D.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反方向的变动
E.最终收入的增加是最初投资增加的倍数
18.IS曲线是( )
A.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成反方向变化
B.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C.描述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均衡利率的不同组合的一条曲线
D.I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E.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9.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
A.表明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低
B.表明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越高
C.表明利率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高
D.表明价格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E.表明价格与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20.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包括( )
A.温和的通货膨胀
B.奔腾的通货膨胀
C.平衡式通货膨胀
D.非平衡式通货膨胀
E.恶性的通货膨胀
21.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
A.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
B.菲利普斯曲线形状是一条直线
C.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正值
D.菲利普斯曲线形状不是一条直线
E.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零
22.中央银行具有的职能是( )
A.制定货币政策
B.发行货币
C.为政府创造利润
D.调控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E.代理政府发行或购买政府债券
23.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 )
A.税收
B.公债
C.政府购买
D.转移支付
E.政府投资
24.影响进口的直接因素是( )
A.初始进口
B.边际进口倾向
C.国民收入
D.边际消费倾向
E.消费者剩余
25.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哈罗德- 多马模型的差别在于()
A.前者考虑生产两种产品,后者考虑生产一种产品
B.前者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后者假定不变
C.前者假定规模收益递增,后者假定递减
D.前者可以考虑技术进步情况,后者没有予以考虑
E.前者依据恩格尔曲线,后者依据洛伦兹曲线
三、判断题(10道,共20分)
26.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来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
27.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28.货币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和市场利率,货币的供给量政府是可以控制的。
29.当物价上升时,财富效应使实际财产增加,总需求增加。
30.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31.肯定理适用于所有国家。
32.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的不稳定。
3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公债的负担在通货膨胀时期比萧条时期更重。
34.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不足的办法是减少出口,或者增加进口。
35.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互调整。
北京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本)答案:https://www.opzy.net/88315.html
四、配伍题(10道,共20分)
36.国内生产总值:( )
A.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国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B.从生产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增值的总和。
C.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
D.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
37.乘数:( )
A.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B.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C.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D.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E.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38.基础货币:( )
A.亦称流动偏好陷阱,是指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为无限大,人们不再投资或购买债券,而大量持有货币。
B.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C.是一个存量指标,即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拥有的货币数量。
D.是银行之间的存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39.总需求:( )
A.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40.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
A.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B.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C.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D.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41.菲利普斯曲线:( )
A.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B.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C.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D.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42.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
A.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B.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C.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D.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E.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43.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
A.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B.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C.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D.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E.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44.国际收支平衡表:( )
A.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C.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45.加速原理:( )
A.是说明国民收入或消费量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
B.是指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称为经济周期。
C.是指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GDP的增加。
D.是资本存量与产出量或国民收入总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