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
A.《应诏统筹全局折》
B.《定国是诏》
C.《天朝田亩制度》
D.《四洲志》
2.洋务派的主张是( )
A.引进西方先进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B.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C.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抗西方侵略
D.利用西方先进思想改造中国社会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4.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一大
5.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是()。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八七会议
D.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6.抗日战争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
A.豫湘桂战役
B.淞沪会战
C.枣宜会战
D.台儿庄战役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国共两党第—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旧三民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
9.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 )
A.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
B.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C.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D.大举围攻东北解放区
10.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运动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是( )
A.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对于违抗或破坏土地法的人由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和处分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在全国停止没收地主土地
E.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统一平均分配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构成基础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九月会议决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1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有( )
A.高指标
B.瞎指挥
C.浮夸风
D.勤俭风
E.“共产风”
14.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 )
A.鼓舞了其它的民族解放运动
B.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E.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
A.近代中华民族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完成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E.中国开始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6.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后,开始实施的对华策略是( )
A.速战速决
B.持久战
C.以战养战
D.以华制华
17.在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变动中产生的新阶级有( )
A.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地主阶级
D.农民阶级
E.买办阶级
18.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 )
A.领海主权
B.领土主权
C.司法主权
D.军事主权
E.关税主权
19.毛泽东在 << 论持久战 >> 中认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原因是( )
A.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
B.日本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
C.中国是大国, 地大物博
D.中国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E.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的存在
20.建国初,我国存在着()经济成分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国营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合作社经济
E.个体经济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1948年1月在民盟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独立的中间路线不符合中国的现实环境是“行不通”的,标志着民盟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22.1937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3.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是“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消灭共产党”
24.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因为批判孔学,所以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25.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6.在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也加入了民主党派甚至成为领导骨干
27.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28.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没有直接关系
29.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是海外华侨
30.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最根本区别在于依靠的抗日力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