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南开19秋《政治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可做奥鹏国开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599792888 或 微信:1095258436

《政治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课程讲稿章节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政治概念

第二节 政治学概略

第三节 政治学的发展与回顾

第一章 政治现象的起源

第一节 阶级的产生

第二节 国家的产生

第二章 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

第三章 国家(一)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第一节 国家的本质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职能

第四章 国家(二)国家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节 国家的分类和划分标准

第二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第三节 国体

第四节 政体

第五节 国家结构的形式

第五章 国家机构(一)西方社会国家机构的构成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概念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国家元首

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立法机关

第四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和政府首脑

第五节 西方国家的司法机关

第六节 西方国家的军队

第七节 西方国家的地方政权机关

第六章 国家机构(二)西方国家机构体制

第一节 三权分立: 西方国家机构体制的组织原则

第二节 西方国家机构的主要体制

第三节 分权制度和分权论的历史地位

第七章 国家机构(三)社会主义国家机构体制

第一节 议行合一:社会主义国家机构体制的组织原则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构成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主要体制

第八章 政治行为

第一节 政治统治

第二节 政治管理

第三节 政治参与

第九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

第一节 政党的概念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政党

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

第十章 政治团体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压力集团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团体

第十一章 政治民主

第一节 民主的概念和民主观念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十二章 政治发展

第一节 政治发展

第二节 政治革命

第三节 政治改革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一)、选择部分

1、政治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AB  )

A政治学理论  B比较政治   C政治社会学   D政治文化

★考核知识点: 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1)政治学理论,即狭义的政治学。

(2)本国政治,在我国即为“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

(5)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

2、被称为“西方政治学之父”的思想家是(    )

A波里比阿      B洛克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考核知识点:政治学的发展历史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土多德的《政治学》,我国周代学者所著的《尚书》,孔子的《论语》以及中国那些记述、阐释礼、兵、刑、官的典章制度的文章等,都是较早地侧重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其中,亚里土多德被后人称作“西方政治学之父”,他的《政治学》一书至今仍是西方国家政治学科中的必读书,英文“政治”和“政治学”一词“Politics”,就来源于此书。

3、被称为“历代国家管理学”的我国古代著作是(     )

A《资治通鉴》   B《论语》   C《史记》     D 《四库全书》

★考核知识点:政治学的发展历史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我国古代的政治学说积累了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人口最多的中国的政治统治与管理经验。比如北宋大臣、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年)的长篇巨著《资治通鉴》,就被称为“历代国家管理学”。

4、下列属于中国政治学恢复重建所取得的成就的是( ABD  )

A“政治”在中国终于成为可以研究的领域

B重新认识和规定了“政治”的概念,初步形成了中国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C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学专业的毕业生

D引进、介绍了大量西方政治学著作

★考核知识点: 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

附1.1. 4(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概述政治学重建史的时候,首先应当着重指出,这一时朝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最大成就是,在中国,“政治”终于成为了可以研究的领域。中国政治学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和今后一切可能的发展,都与这一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二是,中国政治学重建以来,一项突出的理论成就是,重新认识和规定了“政治”的概念,初步形成了中国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三是,政治学经历着一个从着重建立宏观政治学,到宏观和微观政治学建设并重的过程,方法论建设得到了重视,研究工作的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是,在重建政治学的过程中,我国引进、介绍了大量西方政治学著作,相对而言,对我国政治的运行机制、中小国家政治的研究等重要问题或领域开拓不够。

5、国家是按照(   )来划分它的居民的。

A血缘           B地域           C民族            D种族

★考核知识点: 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家,是对氏族组织的辨证否定,国家和氏族组织相比较,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1)国家是按地域划分它的居民,而不再是依照血缘关系来划分。

(2)特殊的公共权力的建立。

(3)国家为了维护国家机构的运转而向居民征税。

6、西方国家产生的主要形式有(        )

A雅典国家的产生           B罗马国家的产生

C德意志国家的产生         D法兰西国家的产生

★考核知识点: 西方国家产生的主要形式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恩格斯在研究欧洲各国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了西方国家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雅典国家的产生。这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的最典型的形式,它最鲜明地体现了国家产生的一般规律。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国家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

第二种形式是罗马国家的产生。它是通过站在氏族之外的平民反对氏族贵族的斗争,加速了氏族制度的解体而产生的。当时,在罗马氏族中杂居了许多外来居民,外来居民为了争取平等的权力,同罗马氏族贵族进行斗争。这一斗争补充了氏族内部奴隶和奴隶主的斗争,加速了罗马国家产生的过程。

第三种形式是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德意志人用武力征服罗马帝国后,在罗马奴隶制崩溃和德意志氏族瓦解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制经济基础的国家。在德意志国家产生的过程中,战争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的发展。在这里,战争和征服起了加快国家形成的作用。

7、划分阶级的最基本依据是( B )。

A收入水平                  B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

C社会地位                  D政治和思想特点

★考核知识点: 划分阶级的标准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列宁看来,阶级就是指与特定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是阶级划分的最基本标志,是阶级的最根本特征。

8、阶层可以用来指称下列哪种情形的群体( ABCD )

A阶级内部更为细小的集团    B新兴的尚未发展成熟的社会团体

C一些过渡性的社会群体      D若干个阶级相交叉的部分

★考核知识点: 阶层的概念

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阶级往往分为阶层。一般而言,阶层是指阶级内部的更为细小的集团,比如现在的工人阶级内部可以区分为“蓝领工人”和“白领工人”两个阶层。阶层也主要是经济分析的产物,但在分析和划分阶层时,除重要依据所有制的因素外,还结合了他们的劳动方式、收入方式和收入水平等比较具体的经济因素,有时也可能参考其它社会性因素。阶层属于阶级内部的“同中之异”。

此外,一些新兴的社会集团,在发展成熟起来之前,也可以称之为阶层;若干个阶级相交叉的部分,一些过渡性的社会群体等,也可以被称为阶层。阶层之间的矛盾是某一阶级内部的“非阶级矛盾”。

9、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贫富差距,但这种贫富差距主要体现为(    )

A温饱型差距                  B衣食型差距

C住行型差距                  D生存型差距

★考核知识点: 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结构的变化

附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多数发达国家依然保持着较大的贫富差距,但由于这一差距已经是“住行型的差距”,而且中等收入者的比例明显增加,工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一般的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已经不大,有些国家通过实行高税收和高福利的制度,有效地控制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10、在中国的社会阶层分化进程中出现一些已经迈入新的阶级阶层队伍,但又没有完全割裂与原有阶级阶层联系的人,我们称之为( C )现象。

A新兴阶层        B复兴阶层        C两栖人         D过渡阶层

★考核知识点: 两栖人现象

附1.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由于中国改革的渐进性的特点,在各个新兴阶层和复新阶层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两栖人”,即是指那些已经迈入了新的阶级阶层队伍,但又没有完全割断与原有阶级阶层的联系的人们。这种“两栖人”现象所带来的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界限不清晰等问题,给我们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和解决某些复杂的政策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重大变化,“复新阶层”包括(     )

A个体劳动者    B大学生    C私营企业主     D企业经理人

★考核知识点: 复新阶层问题

附1.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重大变化,出现了乡镇企业职工、企业经营者等“新兴阶层”;重新出现了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等与非公有制相联系的“复新阶层”,而且规模发展非常快,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已经分别达到了数千万和数百万人的规模。

12、下列属于国家权力特征的是( ABD  )。

A强制性        B主权性       C神秘性        D普遍性

★考核知识点: 国家权力的特征

附1.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与国家的本质相一致,国家权力具有三个主要的特征:

(1)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

国家权力的强制性是国家的本质特征。统治阶级总是把本阶级的意志作为国家意志来推行,借以对整个社会实施统治和管理。因此,它强迫和自己的统治格格不久的被统治阶级服从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国家权力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强制性是通过付诸暴力,即专政来实施的。

(2)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

国家权力的主权性是指它的独立性,即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权力的主权法使国家的意志具有了法制的外观;同时,使国家与国家之间明显地区分开来。国家主权是由统治阶级的政权实际掌握的,但是,在对外事务中,这一政权有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某些共同愿望。

(3)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国家权力的普遍约束力是指其广泛的适用范围。国家权力施及全体居民,国家的宪法、法律均要求国家所辖区域内的全体居民遵守,违反了宪法、法律的社会成员都要依法受到惩处。在国家法制比较健全的情况下,统治阶级的成员违法,也要被治罪。

13、国家的三要素是( ABD  )。

A居民        B主权       C财富        D领土

★考核知识点: 国家的要素

附1.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学界、法学界,还有许多关于国家的定义和界说,“三要素说”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这一学说认为,国家是居民、领土和主权的总和体,缺一不可。其实,居民、领土和主权确实都是构成国家的必要条件,它们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国家的外部形态,但也不能被夸大为国家的本质之所在。用国家存在的必要条件,来模糊国家的本质是不科学的。但是,在法学界,如果是从国际法的角度,出于解释某些具体法律问题的需要,来使用“三要素说”,应当说是必要的。

 

14、下列对“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BC  )。

A国家权力是对公共权力的辩证否定     B 国家权力是对公共权力的批判继承      C国家既是统治机关,也是管理机关     D 国家权力的目的是增进公共福利

★考核知识点: 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

附1.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意志性,国家总是一定阶级统治着的国家。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规定。同时,一系列重要的经典著作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国家本质的高度上,也反复论证过国家的公共权力性,以及它同国家的阶级意志性的辩证关系。

国家权力是对公共权力的辩证否定。国家权力已经不是作为其历史前提的那个靠血缘和道德的力量来维系的公共权力了。原始公社意义上的社会公共权力,随着这一权力及其载体为一个阶级——奴隶主阶级所把持,而丧失了纯粹的公共特征,转化为一种和整个社会相脱离的特殊权力。

但是,国家权力本身也是对公共权力的一种继承,一种批判的继承。固然,任何政治国家的统治,都是阶级的统治,国家和法也都体现着统治阶级的特殊性,但是,它们首先必须是一种全社会的行为规范。

国家是统治机关,但也是管理机关。它在执行统治任务的同时,也担负着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任务。从这一意义上讲,“国家就是从人类社会中分化出来的管理机关”

正确理解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策略意义。一个阶级对社会的政治统治,要以这个阶级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状况为前提,或者说统治阶级是在它完成、实现国家的公共职能的过程中完成它的阶级统治职能的,否则,阶级统治就失去了它的现实依托。

15、在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的分类中,由少数人统治并谋求“善”的国家是(  D   )

A 僭主制   B 共和制   C 多头制   D  贵族制

★考核知识点: 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分类

附1.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思想史上第一个对国家进行系统分类的是亚里土多德。他以古希腊城邦国家为对象,把国家划分为两类,共七种,即下表中的六种和不完全符合这六种国家特点的“混合型国家”。

 

划分标准之一:

参政人数

划分

标准之二

伦理要求

 

一人

 

少数人

 

全体公民

 

正宗的国家

(谋求“善”的国家)

君主制

 

贵族制

 

共和制

 

变态的国家

(与“正宗”的国家相反)

暴君制

寡头制

暴民制

(无政府状态)

16、下列可以被看作与国家历史类型同一序列的概念是( C )。

A政治制度    B根本政治制度    C社会制度     D政治体制

★考核知识点: 国家历史类型

附1.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国家的历史类型”,简称“国家类型”,是指定国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由这个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国家阶级本质的总和。理论界一般认为,“国家的历史类型”和“社会制度”是同一序列的概念。

17、国家历史类型体现的是(  A  )。

A 国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B  国家内部阶级关系的特殊性

C 国家主权的归属                    D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考核知识点: 国家历史类型

附1.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同上。

18、下列可以被看作与国体同一序列的概念是(      )。

A政治制度    B根本政治制度    C社会制度     D政治意识形态

★考核知识点: 国体的概念

附1.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体”、“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同一序列的概念。根据毛泽东的含义,国体概念应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二是与所谓“国民”问题相联系的国家主权归属关系。

19、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英美两国分别为立宪君主国和共和国,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   C  )。

A国家历史类型不同                       B国家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

C建国前后国家内部的阶级力量对比不同     D国家的阶级本质不同

★考核知识点: 国家历史类型与国体的关系

附1.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家历史类型和国体的反映的政治内容,不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而是国家阶级本质的一般规定性和特殊规定性的关系。一个国家在创制时,是实行共和,还是推行君主立宪,是由该国当时的阶级力量的对比决定的。这种阶级关系的特殊情形不能归属于政体范围。是建立共和,还是保留皇帝之类的问题不可能是形式问题。政治生活的很多事例都能说明这一点。英美两国分别为立宪君主国和共和国,这两大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出现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建立前后国家内部的阶级力量对比不同。

20、下列属于共和制特征的是 (BCD )。

A共和制国家的国家元首都兼为政府首脑

B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国家元首均由选举产生

C没有任何世袭的职位

D国家领导人的国务活动在形式上比较简单

★考核知识点: 共和制的特征

附1.1.20(考核知识点解释)

共和制有以下主要特征:(1)标榜主权在民,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国家元首均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其中,切实实行共和制度的国家,在实行选举制和严格的任期制的基础上,还实行限任制。(2)共和制国家的国家元首,有些兼为政府首脑,有些只是作为国家的代表,享有的国家权力大小有差别,但其权力都是“派生”于人民,其具体权限都是依宪法所明确规定的;(3)共和制不承认任何世袭的特权、等级和职位;(4)共和制国家的领导人,作为民选官员,其国务活动在形式上比较简单。

21、下列属于君主制特征的是 (     )。

A国家主权在法律上和名义上归属于君主一人

B君主的权力是非派生的,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君主是终身的,绝大多数通过世袭的方式在一个家族内传递

D君主的国务活动在形式上比较简单

★考核知识点: 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

附1.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君主制国家有以下主要特征:(1)国家的主权在法律上和名义上归属于君主一人,君主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执掌者,是国家的代表;(2)君主是终身的,绝大多数是通过世袭的方式,使国家的最高权力按血亲关系在一个家族内传递;(3)君主的权力被认为是“非派生”的,即不是受别人的委托而行使,因此不负任何法律责任。(4)君主作为世俗权力的中心还常常被奉为神的化身和代理人;(5)为了维护君主在国家中的象征性地位,其国务活动的方式往往比较复杂,程序也很繁琐

22、下列实行立宪君主制的国家是( ACD )

A 英国     B约旦      C 日本        D 荷兰

★考核知识点: 立宪君主制

附1.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立宪君主制是一种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和国家主权统一的象征,国家由一个以民选的议会为基础的政府来治理,君主的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治制度。它也可以称为君主立宪制、有限君主制。

23、下列属于立宪君主制特征的是 (    )。

A君主是世袭的,是国家的象征,享受很高的政治礼遇

B法律上规定的君主职权许多是名义上的

C君主作为一种弹性因素发挥特殊作用

D君主掌握行政权,代表机构行使立法权

★考核知识点: 立宪君主制的特点

附1.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立宪君主制有以下主要特征:(1)君主是世袭的,是国家的象征,享受很高的政治礼遇,有些和享有很高的经济待遇;(2)君主基本上没有实权,“临朝不理政”,故也被称为“虚君”;(3)法律上规定的君主职权许多是名义上的,其活动受议会和行政机关控制,法律上规定的王权由它们以君主的名义来形式,君主只有“权”接受议会和行政机关的建议、意见、忠告;(4)君主的存在,对人民的政治社会心理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一个国家法制内部的“弹性因素”,在维系资本主义政治生活的稳定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4、政体的特点包括(   )

A 灵活性   B 稳定性   C 继承性   D 多样性

★考核知识点: 政体的特点

附1.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体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政体的灵活性。政体不象国体那样一经形成就不轻易改变。统治阶级根据统治的需要和本国的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国际环境、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可以在一定均范围内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政体,或者在其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国体均不改变的情况下,全部或部分地修改、调整自己的政体。但是,灵活性不等于随意性。只有适应内容的形式,才能为内容服务,以宫廷为权力中心的君主制由于不能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的统治需要,早在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就被淘汰了。

二是,政体的继承性.政体的继承是指不同历史类型,不同。国体的国家所采用的政体之间的历史联系。剥削阶级国家之间,剥削阶级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都在政体方面有这种连续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要对一切旧政体实行辩证否定,要体现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国 家的政体在工作手段、机构设置、机构和职务的称谓等很多方面,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有所继承。

25、下列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瑞士

★考核知识点: 联邦制

附1.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共和国、邦(州)组成的统一国家,原苏联、美国、德国、前南斯拉夫、瑞士等国实行联邦制。

26、下列属于单一制国家特征的是(      )。

A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

B在国家内部,按地域划分为若干等级的行政区域

C实行地方自治

D在对外关系中,全国是—个国际法的主体

★考核知识点: 单一制国家的特征

附1.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所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现在,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单一制。它的特点是:(1)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全国一部宪法和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一个共同的国籍,一整套统一的国家机关;(2)在国家内部,按地域划分为若干等级的行政区域,如我国的地方行政应划分为省、市、县、乡三级,各行政区域内的地方政府都受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3)在对外关系中,全国是—个国际法的主体,地方行政区对外不具有独立性,比如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就统一在国家主权之内;至于具有统一的经济关系,那更是不言而喻的。

27、下列属于联邦制国家特征的是(ABC)。

A联邦权力来自各成员单位的授予

B各成员国可以在联邦宪法的框架内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C联邦是主权国家,是国际法主体

D各成员国可以有自己的赋税体系

★考核知识点: 联邦制国家的特征

附1.1.27(考核知识点解释)

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共和国、邦(州)组成的统一国家,原苏联、美国、德国、南斯拉夫、瑞士等国实行联邦制。它的主要特征有:(1)联邦有统一的宪法,有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最高的国家司法机关,来管理全国的共同性事务;(2)虽然联邦的权力来自于各成员单位的授予,但联邦的地位高于各成员单位;(3)联邦和各成员单位之间有一部分“共有权力”,也往往各有一部分“专有权力”,即国家的一部分权力归各成员国,各成员国领导地方政府,也在联邦宪法的框架内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4)联邦是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有共同的国籍,联邦负责外交和国防事务;(5)具有统一的经济关系,各成员国在贸易、财政、金融、货币等方面服从联邦的统一管理。

28、下列属于邦联特征的是(ABCD)。

A没有统一的、最高的国家机关          B没有统一的经济关系

C不是主权国家和国际法主体              D没有统一的国籍

★考核知识点: 邦联的特征

附1.1.28(考核知识点解释)

邦联是由几个独立国为了军事、经济等特定目的而结成的国家联合。它的主要特征有:(1)邦联不是主权国家和国际法的主体,也没有统一的国籍、军队,各成员国独自对外;(2)没有统一的、最高的国家机关,共同的协商机关,比如“议会”或“首脑会议”等,所作出的协议,须经各成员国认可才能生效;(3)它的活动只限于某些共同认可的特定的方面。(4)没有统一的经济关系和统一的赋税、预算。

29、作为英联邦成员国,澳大利亚的国家元首是( B   )。

A总理    B英国女王  C总统   D执政官

★考核知识点: 国家元首的概念

附1.1.29(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家元首,是个一国家对内对外的正式的最高代表。目前,国家元首的称谓为总统的占大多数,约为一百多位,有二十多位君主,还有一部分国家称为国家主席。其余所谓“革命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府”、“执政委员会主席”等,事实上也是或兼为国家元首。此外,有十几个英联邦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名义上是由英王作为国家元首,实际上是由英王委任的代表——总督,来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

30、按照英国法律规定的英王继承顺序,排在第二位的继承人是(      )。

A长子       B 次子        C王子的后裔          D长女

★考核知识点: 英国国王继承顺序

附1.1.30(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1701年《王位继承法》的规定,英国王位的继承顺序是:(1)首先属于王子;(2)王子的后裔;(3)次子;(4)长女。

31、美国副总统并非国家副元首,其主要作用是(    )。

A担任参议院议长          B协助总统工作,在紧急情况下接替总统职位

C 监督总统                 D在总统的领导下分管部分工作

★考核知识点: 美国副总统的作用

附1.1.31(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实行共和制度的西方国家中,国家元首大多称为总统。各国一般还设有副总统,以协助国家元首的工作,或在国家元首去世、辞职以及遭到弹劾等紧急情况下接替其职位。副总统并非“国家副元首”。

32、下列属于西方国家议员享有的特权的是(     )

A非经批准不受逮捕               B外交豁免权

C在院内的言论、表决不受追究     D接受薪金、补贴

★考核知识点: 议员的特权

附1.1.32(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西方国家,国家或联邦、联邦成员单位和较高层次上的地方议会的议员,一般都是专职的。议员享有许多法律规定的特权,以保证他们的言论自由和正常履行公务:(1)非经批准不受逮捕的特权。议员犯罪时,须由议会先将其除名,才能由司法机关去处理。(2)议员在院内的言论、表决不受追究。(3)有接受薪金、生活费、补贴的权利,政府也在交通、住宿、图书资料和配备助手等方面,为议员提供某些方便和一定的物质条件,但议员的财产必须公开,禁止受贿。

33、立法机关的职权包括(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监督权          D审判权

★考核知识点: 立法机关的职权

附1.1.33(考核知识点解释)

(1)立法权

立法权是国家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权力,即国家通过法律体现自己的意志,使之成为公民行为规则的权力。

(2)财政权

财政权是立法机关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权力。它也是议会的一项主要权力。理论界称之为“议会掌握钱袋”。

(3)监督权

监督权是立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的权力。这一监督主要有以下方式:质询、投不信任票、弹劾。

(4)批准条约:一般来说,对外缔结条约的具体工作由行政机关负责。

34、西方国家的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违法犯罪活动可以进行弹劾,下列能成为弹劾对象的是(ABC )。

A总统       B政府首脑         C大法官          D国王

★考核知识点: 弹劾的对象

附1.1.34(考核知识点解释)

弹劾是一些西方国家的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控告和制裁的一种制度。弹劾的对象包括国家元首(立宪君主国除外)、政府首脑、法官、议会议员,有的国家还包括部长等高级官员。

35、各国在组织政府的过程中,在政府和议会之间采用严格的“不相容原则”的国家是(   )。

A美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英国

★考核知识点: 不相容原则

附1.1.35(考核知识点解释)

各国在组织政府的过程中,一般都要遵循以下原则:(1)“相容原则”或“不相容原则”。在一些强调严格实行分权制度的国家,如美国,实行的是“不相容原则”,即政府的主要成员不得同时担任议员,一体现立法与行政的分开。在另一些国家,如英国等一些实行议会共和制度的国家,则是实行“相容原则”,即内阁成员必须同时为议员,以强调内阁对议会的责任。

36、法国的政府首脑是 (C )

A、总统   B总理  C总统和总理  D都不是

★考核知识点: 法国政府首脑

附1.1.36(考核知识点解释)

总统内阁混合制国家的政府首脑。此类型的代表为法国。此类型的主要特点是,总统和总理构成了“双重政府首脑”。法国虽有内阁,但总统并非虚位。总统具有国家的政治领导权和最高决策权,并有权主持内阁会议;总理对议会负责,具体领导政府的工作,负责与执政党的协调,并在总统的各项命令上副署。

37、孟德斯鸠把国家权力划分为哪三种(     )

A联盟权    B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

C立法权力  D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

★考核知识点: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附1.1.37(考核知识点解释)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巨著《论法的精神》中全面阐述和发展了分权和制衡的思想。该书被后人称为“理性的法典”。他指出,如果权力过分集中,来自人民的权力就会变成统治人民约工具,因此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基于这个目的,他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种:“①立法权力;②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③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这三种权力之间既互相牵制又互相保持平衡。

38、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对分权理论的贡献在于(  CD   )

A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提出两权分立理论

C提出双重分权原则             D提出立体制衡原则

★考核知识点: 美国的双重分权、立体制衡原则

附1.1.38(考核知识点解释)

美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种族复杂,土地辽阔的大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形成了浓厚的地方权力观念。因此,杰斐逊等人认为,简单的民主制不适合美国的国情,仅靠三权之间的平行制衡是不可靠的,会出现“三权融为一体”或“某一种权力过大”两种情况。为了建立更为完善的民主制度,杰斐逊等人具有独创性地提出了用联邦和州之间的分权,来补充三权分立的思想。他们认为,既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实行分权的联邦政府,又要使这个政府也受各州政府的限制,这样,就可以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进一步防止权力集中在个别人的手中,可以增加公民对政府的亲切感。汉密尔顿等人也对分权和制衡原则在美国的实行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设想,被称为对权力的“双重分权”和“立体制衡”,推动了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

39、美国总统制的特征包括( ABC )。

A三权分立                      B立体制衡

C总统的核心地位                D行政机关与国会的连带关系

★考核知识点: 美国总统制的特征

附1.1.39(考核知识点解释)

(1)三权完全分立

在美国,立法权由国会掌握。参议院代表美国各州,所以参议员由各州选出,每州两名,共100名;众议院代表美国人民,所以众议员按在全国由相同人口划分出的选区选举选出,共435名。国会拥有最高立法权、修改宪法权、对外宣战权、监督财政权等四大国家权力。

行政权由总统掌握。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陆海空军三军总司令。他对选民直接负责,国会对他的政治行为不得干涉。总统以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的方式行使立法倡议权。

司法权由联邦最高法院掌握。联邦最高法院拥有监督立法和解释宪法两项重要权力。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法令如被最高法院认定为不符合宪法,均无效。联邦法院和各州的法院系统均独立行使审判权。

(2)三权密切制衡

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拥有否决权;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反之,总统任命的高级官员需经参议院同意;国会握有弹劾权。

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相互制约。最高法院法官终身任职,由总统任命,但绝不是傀儡,他们可以利用解释宪法的权力宣布总统的法令违宪。

立法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总统任命最高法院法官要经参议院同意;参议院还有弹劾最高法院法官的权力。反之,司法部门也以利用监督立法等方式就国家的政策方针提出自己的见解。

(3)总统在国家权力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美国总统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行政长官,学术界习惯于把他看作“暂时的独裁者”。他的巨大权限和独特的社会影响力,来自于宪法的规定、其本人的威望和华盛顿、杰弗逊、林肯等较早的一些总统的良好作为的铺垫,来自于整个统治集团和所在政党的支持。但也要注意,在严格实行三权之间的分立与制衡的社会背景下,美国总统是美国权力最大的人,但同时也是受制约最多的人。

(4)联邦与州的分权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根据联邦宪法的规定,各州有自己的“专有权力”,有自己的“三权分立”的权力系统,有自己的税收系统;未经州本身的同意,联邦也不能改变其疆界。虽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后美国出现了联邦权力不断膨胀的倾向,但至今州权和州权观念仍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40、内阁制的特征包括(     )。

A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负有连带责任

B内阁和政府首脑是三权中的核心

C虚位元首处于三权之外

D行政机关与国会的没有连带关系

★考核知识点: 内阁制的特征

附1.1.40(考核知识点解释)

(1)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负有连带责任

在这一体制下,整个行政系统,包括内阁和总理(首相),对议会负有连带责任。与总统制不同,行政机关是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成的,政府首脑由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因此,如果丧失了议会的信任,行政机关必须总辞职,或者按照一定法律程序宣布解散立法机关,经过重新大选,重新建立立法权和行政权的一致。

(2)内阁和政府首脑是三权中的核心

首相(总理)是内阁的核心,内阁是全部国家权力的核心,首相(总理)与总统制下的总统,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他们在权力上具有优越的地位。内阁制国家的政府首脑既可以作为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操纵立法工作,又可以不受虚位元首的约束。

(3)虚位元首处于三权之外

在内阁制国家,国王或总统仅仅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统而不治”,行使一些法定的礼仪性、程序性职权。在实行内阁制的共和国,总统的作用是超脱于各党派之上,在统治者的各个势力集团之间起有限的调停作用;在立宪君主国,君主不介入政策,而是以“国民道德感情的表现,国民象征的焦点”的方式发挥政治影响力。

41、总统内阁混合制的特征包括(     )。

A在总统的产生和权限方面类似总统制

B在议会和政府的关系方面类似内阁制

C在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关系方面独具特色

D地方自治

★考核知识点:总统内阁混合制的特征

附1.1.41(考核知识点解释)

(1)在总统的产生和权限方面类似总统制

法国总统由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总统的主要权限是任命总理和其他高级官员,主持内阁会议,并担任军队的最高统帅;与美国总统不同的地方是,法国总统还有权解散议会,并且任期较长。按照密特朗总统的理解,他的职责主要有“秩序、权力、仲裁和建议”四个方面。

(2)在议会和政府的关系方面类似内阁制

法国的立法权和行政权也是相交融的,内阁也要对议会负责。当议会以不信任案的方式追究内阁的责任时,总理必须向总统提出政府辞职,而本来对国家政策负有更大责任的总统则继续他的任期,以保证政局的稳定。

(3)在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关系方面独具特色

在英美两国,首相和总统是巨头;在法国,总统负责国家的大政方针,拥有很大的政治权限,但总理也拥有一定的实权,他具体领导政府的活动,确保法律的实施并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要由总理副署。

42、委员会制的特征包括( AC )。

A行政权由联邦委员会集体行使        B双重分权

C行政权服从于立法权                D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地位平行

★考核知识点: 委员会制的特征

附1.1.42(考核知识点解释)

(1)行政权由联邦委员会集体行使

瑞士的行政权由一个7人组成的联邦委员会行使,7人分兼7个部的部长;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各1人,由委员轮流担任,任期为1年;委员的地位完全平等,任期均为4年;一切问题以多数通过决议,以委员会的名义执行。

(2)行政权服从于立法权

联邦委员会的委员是由联邦议会议员中选出的。联邦议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力和国家事务的决策权。联邦委员会的职责就是服从和贯彻联邦议会的决定,更没有解散议会之类的权力。联邦委员会的委员如发生分歧,交由联邦议会决定,因此这个委员会与联邦议会之间并无连带责任。

43、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机构体制的国家是(         )。

A印度           B 法国          C瑞士            D美国

★考核知识点: 委员会制,参见P224

参见讲稿章节:6-2

附1.1.43(考核知识点解释)

委员制是瑞士创造的,而且只有瑞士实行。由于这一体制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较为接近,所以历来为我国理论界所重视。

44、绿党的“绿色政治学”包括哪项内容( ABD )

A生态优先         B社会公正       C代议制民主      D女权主义

★考核知识点: 绿党绿色政治学的内容

附1.1.44(考核知识点解释)

绿党的阶级特质虽然模糊,但它有组织、有领导、有纲领。从理论的角度看,“绿色政治学”的基本主张有:(1)维护生态平衡,建立一个“可以承受的社会”;(2)维护社会正义;(3)实行基层民主;(4)主张“非暴力”;(5)保障妇女权益,反对“家长制”;(6)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和两性平等。

45、一党制的要害是(    )。

A一党执政                         B全国只有一个政党

C全国只有一个合法政党             D存在一个以上政党

★考核知识点: 一党制的含义

附1.1.45(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政党合法政党并执掌政权,而禁止其它政党存在和活动的政党制度。一党制的要害,不是一党执政,而是全国只有一个合法政党。

46、下列国家中,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是(     )。

A意大利          B美国           C德国           D加拿大

★考核知识点: 两党制国家

附1.1.46(考核知识点解释)

两党制起源于英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实行两党制。英美两国是实行两党制最典型的国家。

47、下列国家中,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加拿大

★考核知识点: 多党制国家

附1.1.47(考核知识点解释)

多党制为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所谓多党制,就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多个政党通过定期的相互竞争,由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单独或联合执政的政党制度。

多党制也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政党不仅数量多,而且力量分散,一个政党很难独自组阁,常常不得不相互联合起来(有时可能是以某一政党为核心),争取在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或是在政府元首的选举获得多数选票,共同成为联合执政党。第二种是各党单独参加竞选,由一个力量比较强大的政党,在获胜后独自执政。多党制国家的“在野党”和两党制国家的“反对党”一样,也起着牵制、监督执政党的作用。

法国是实行多党制的典型国家之一,属于第一种类型。日本的多党制与法国式的多党制有很大的不同,属于第二种类型。

48、根据政党是否通过担任了政府首脑,掌握了国家行政机关,可以把政党划分为(   )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考核知识点: 政党的分类

附1.1.48(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政党是否通过担任了政府首脑,掌握了国家行政机关,可以把政党划分为“执政党”、“反对党”、“在野党”和“参政党”等。

49、对于民主的理解,下述正确的是( ABD )。

A民主是有阶级性的

B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是不可分离的

C民主是“为民做主”

D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

★考核知识点: 社会主义民主的要点

附1.1.49(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主义民主,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着丰富的民主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理论工作者也从各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究其共性,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大致在以下若干方面与现代西方民主理论明显地区分开来:

(1)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种国家制度或国家形式,或者说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对此,列宁曾有过一个比较具体的提法,这就是,民主不是简单地指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很显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理论体系中,它首先是把民主理解为社会成员的政治统治地位问题,而统治程序问题不能与统治地位问题相并列。

(2)民主是有阶级性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和现代西方民主学说最明显,也是最本质的差别。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结果,属于最高历史类型的民主,因而,从本质上说,它应当是对资产阶级民主的辨证否定。强调民主的阶级性、特殊性,认为民主总是具体的,而明确批评“超阶级”的民主观点,反对抽象地讨论民主问题,反对过多渲染民主的普遍性方面,列宁的一个观点最为典型:“只要不同的阶级存在,就不能说‘纯粹民主’,而只能说阶级的民主”,“‘纯粹民主’是自由主义者愚弄工人的谎话”。

(3)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是不可分离的。单独和抽象地谈论民主是不科学的,谈民主必须同时谈集中,民主的目的是集中;谈民主必须同时谈专政,对一部分人的民主,就是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比如,在我国就国体而言,民主与专政是统一的,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就政体而言,民主与集中是统一的,就是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4)“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人民都应当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直接参与、管理基层政权建设及自己劳动单位的各种事务的权力,前者指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信仰等自由权利和申诉、建议、控告等的权利,后者是指群众自治、民主管理等等。但同时,社会主义民主还大量地表现为“间接民主”,如议行合一制度所肯定的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对国家事务拥有全权,间接选举人民代表和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等。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一样,也完全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民主必须与公有制相结合。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学者之所以对社会主义民主有信心,其基本依据就是,这一民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前提和条件的。正是这一点,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两个重要的优越性——广泛性和真正的平等性。

(6)民主建设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进行。这方面最通常的提法是:“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或可靠)保证”。没有这种领导,民主建设就会走向自由化、无政府主义、“大民主”和资本主义。

(7)坚持民主的内容与民主形式的统一。在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界曾长期忽视对民主形式的研究和建设。近年来,对此普遍有所加强和改进,并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主要表现为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表现为实现民主的途径的丰富和畅通。

50、现代民主意识主要包括(ABC)

A强烈的参与愿望      B合作习惯      C宽容精神      D遵守法律

★考核知识点: 现代民主意识的内容

附1.1.50(考核知识点解释)

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人,即一个成熟的公民,一般应具备以下素质:(l)不走极端。成熟的公民既不向任何等级、特权低头,也不附和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主义,他们服从称职的领导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2)有强烈的参与愿望。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人,总是自愿牺牲自己的一定时间和精力,去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3)具有合作的习惯。他们既注重个人的价值,又能够把个人融汇到群体之中。(4)现实主义的政治态度。他们认识到全知、全能的领袖集团和只有利、没有弊的政治方案是不存在的,实行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权衡利弊,选择为多数人所接受的建议为一定共同体的集体决定。(5)具有宽容的精神。民主制度就意味着允许不同的意见存在,意味着允许犯错误。他们习惯于在复杂纷繁的意见、派系中进行理性的抉择。

(二)判断部分

1、政治的内容只包括阶级斗争。(× )

★考核知识点:政治的概念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分析政治概念和政治问题的过程中,“阶级”确实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阶级斗争也确实是政治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但不论如何这不是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在分析政治概念时,还要注意阶级的视角与利益的视角的结合。

2、任何时候,政治的主要的根本问题都是政权问题。(    )

★考核知识点:政治的概念

附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任何时侯,政治的主要的根本的问题,都是政权问题。

3、历史上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是奴隶主与奴隶。(   )

★考核知识点:阶级的产生

附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历史上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和奴隶

奴隶主是奴隶社会的统治者,是历史上第一个剥削阶级,也是历史上最为残暴的剥削阶级。奴隶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和被统治者,他们不但没有任何生产资料,而且自身都由奴隶主所支配,是“会说话的工具”。

4、国家的本质是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订立的契约。(× )

★考核知识点:国家的本质

附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阶级压迫的机关,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点,从国家的起源就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因为,只要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就必然会产生围绕着这两种关系所进行的不同阶级、社会集团之间的激烈冲突和斗争。对一事物本质的认识,必须首先抓住这个事物的基本矛盾。国家机体中所包含着的阶级压迫的性质,规定着国家的全部本质。

5、阶级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 )

★考核知识点:阶级的属性

附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从阶级的定义和特征看,阶级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领域——经济领域中形成的,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经济实体。相应地,阶级的概念,作为对人们这种经济关系的理论概括,就必然首先是一个特定的经济范畴。

6、国家具有双重本质,既是阶级的,又是非阶级的。(× )

★考核知识点:国家的本质

附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阶级压迫的机关,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点,从国家的起源就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因为,只要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就必然会产生围绕着这两种关系所进行的不同阶级、社会集团之间的激烈冲突和斗争。对一事物本质的认识,必须首先抓住这个事物的基本矛盾。国家机体中所包含着的阶级压迫的性质,规定着国家的全部本质。

7、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    )

★考核知识点:国家权力的特征

附1.2.7(考核知识点解释)

与国家的本质相一致,国家权力具有三个主要的特征:

(1)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国家权力的强制性是国家的本质特征。统治阶级总是把本阶级的意志作为国家意志来推行,借以对整个社会实施统治和管理。因此,它强迫和自己的统治格格不久的被统治阶级服从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国家权力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强制性是通过付诸暴力,即专政来实施的。

8、国家本质具有社会性的方面。(× )

★考核知识点:国家社会性的理解

附1.2.8(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1983年下半年至1984年间,我国学术理论界相继出现了论证国家的“二重本质”和“两个本质”观点的文章。这些文章把讨论向前又推进一步。比如,关于国家有“两个本质”的观点认为,“阶级镇压的工具”并不是“国家的全部本质”;除此之外,还有与阶级本质相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高踞于人民之上的社会权力这一本质;只有这两方面的结合,才是马克思主义完备、严密的国家本质定义。这一思想较之“一重本质,二重职能”的思想,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它们开始由现象深入到了本质。要确立社会管理职能在国家基本职能中的地位,就不能不首先明确国家作为一种公共权力与国家的阶级性的关系。但是,“二重本质”或“两个本质”的思想,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两个本质”说关于“除了具有阶级本质之外,还有……这一本质”的提法,显然是不妥当的。国家,作为一个特定的事物,只能有一个本质,当然,这一本质可以而且必然有若干方面、因素、属性等。

9、国家权力本身是对公共权力一种批判的继承。(    )

★考核知识点:国家社会性的理解

附1.2.9(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家权力本身也是对公共权力的一种继承,一种批判的继承。固然,任何政治国家的统治,都是阶级的统治,国家和法也都体现着统治阶级的特殊性,但是,它们首先必须是一种全社会的行为规范。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曾经十分明确地指出,“随着城市的出现也就需要有行政机关、警察、赋税等等,一句话,就是需要有公共的政治机构,也就是说需要一般政治。”这就是说,公共权力并没有由于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消失,而是以一种新的形式——政治国家的形式被继承下来了。

10、立宪君主制国家中的君主除了礼仪功能,在政治体系中不起任何作用。(    )

★考核知识点:虚位君主的作用

附1.2.10(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西方民主和法治的制度框架内,“统而不治”的立宪君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一种非常特殊的作用。有人认为,虚位君主“有用”,有人认为“无用”。其实,问题并不这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讲,虚伪君主的“有用”正是在于他们的“无用”。不能用有没有所谓的实权,来表述立宪君主政治国家生活中的作用。他们固然是虚位君主,但“有其名必有其实”。 卡洛斯18小时化解叛乱,靠得就是它的名分。

11、德国是联邦制国家。(    )

★考核知识点:联邦制国家的内涵与外延

附1.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共和国、邦(州)组成的统一国家,原苏联、美国、德国、南斯拉夫、瑞士等国实行联邦制。

12、政府就是行政机关。(× )

★考核知识点:政府的概念

附1.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近年来,在我国的政治学教科书和理论专著中出现了“国家机构”和“政府”交替使用,乃至用前者来作为基准提法的倾向。这主要是由于久已存在的对“政府”概念宽严两种界说方法造成的。一部分学者认为,政府应当是指所有的国家机构,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政府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各个国家,包括我国,也多是在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上应用政府概念

13、“三权分立”包括权力的分立与权力的制衡两方面内容。(    )

★考核知识点:三权分立的含义

附1.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三权分立”的理论包括两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一,权力的分立,即国家权力应由三个平行的国家机构分别独立行使,它们都对宪法负责,彼此之间不具有任何隶属关系。权力分立的原则,就是任何一种国家权力都必须既受要到限制又必须有其独立地位的原则。所谓“司法独立原则”,就是在这个意义上确立的,即司法权由司法机关独立行使,不受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干涉。

第二,权力的制衡,即三种国家权力不仅相互分离、独立,而且要相互牵制、平衡,权力制衡的原则,就是对应的国家权力机关应同时得到授权的原则。强调这一方面,显然是要使国家机构能够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程中,相互配合、通力合作。

14、“三权分立”最早是由美国政治思想家杰斐逊提出的。(× )

★考核知识点:三权分立原则的发展过程

附1.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于“三权分立”概念究竟是由谁提出的问题上,有两种看法。有人以为是洛克提出的,有人认为洛克的分权论实际上是“两权分立”,而“三权分立”的真正提出者是全面阐述这一思想的孟德斯鸠;另一种观点是,较为确切的表述应为“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与制衡理论”。

15、总统内阁混合制是法国创造的制度。(    )

★考核知识点:总统内阁混合制

附1.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创造了一种集总统制和内阁制特点子一身的混合制,很有独到之处。学术界也有人把这种体制称为“半总统制”,甚至半开玩笑地称之为“家长制”。这种体制,在非洲的一些国家有一定的影响。

16、总统制和内阁制最大的区别在于总统是否直接选举。(    )

★考核知识点:总统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附1.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总统制和内阁制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不同。在总统制下,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分别由选民选举产生,分别对选民负责,分权比较彻底,而在内阁制下,选民产生议会,议会产生内阁;反之,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对选民负责,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有融合的一面。

17、中国古代已经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政党。(× )

★考核知识点:政党起源

附1.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党”字,在我国古代是—种地方单位的名称。据史料载,每五百家有亲缘关系、相互协助的人口为“党”,并由此引申出“相助匿非”和“党助”等含义。在封建时代又有了“朋党”、“会党”的称谓,但它们并不是现代意义的政党。“朋党”是指少数封建朝臣和士大夫为个人进退而党同伐异的秘密宗派组织,如唐代的“牛李党”和明代的“东林党”等;“会党”是指以宗教、迷信为特征的民间秘密组织。

18、民主最传统最经典的理解是一种国家制度和政治形式。(    )

★考核知识点:民主含义

附1.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民主这一概念,来源于希腊文,是“人民”和“统治”两层意思的组合。很明显,一般来说,“民主”的本意或者说字面意思就是“人民的统治”、“人民的权利”,用我们常用的概念就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也就是说,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或者一种政治形式。这是民主的传统的、经典的和最基本的理解。

19、民主观念中心区的转移是偶然的。(× )

★考核知识点:民主观念泛化的启示

附1.2.19(考核知识点解释)

通过分析民主的历史发展发现,民主观念中心区的转移与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大体上是一致的。这充分说明,民主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民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建筑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变化。

 

二、主观部分:

(一)填空部分

1.任何时候,政治的主要的根本的问题是     ___ 。

★考核知识点:政治的含义

附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任何时侯,政治的主要的根本的问题,都是政权问题。

2.政治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生活,政治关系说到底是人们之间的       。

★考核知识点:利益政治观

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治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生活,政治关系说到底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3.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国家。

★考核知识点:利益政治观

附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由于政治的本质同国家的本质高度一致,由于国家活动在政治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古往今来的很多学者,以及从事实际政治活动的人们,都把关于国家和国家机构和它们的延伸部分看作政治现象的主要内容,从而成为大多数政治学研究活动的主要研究对象。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把城邦(city-state,即“城市国家”)看作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把建立和管理好城邦看作政治学的主要功能。这一点在现代政治生活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肯定这一点是大多数政治学研究者的共同看法。因此,明确肯定国家是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符合实际的。

4.在政治学的各分支中,跨国家、跨文化政治的比较研究以及国别政治研究属于_比较政治。

★考核知识点: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比较政治。这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大的学科,既包括严格意义上的跨国家、跨文化政治的比较研究,比如对英美政治的比较研究,不同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的比较研究和比较宪法学等,也包括广义的“比较”意义上的对有关国家政治的“国别研究”,诸如对德语国家政治,对南非政治发展,对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军人政权政治等等以一定国家为单位的单独的研究。

5.亚里士多德被称为“西方政治学之父”,他的传世经典著作是《政治学》。

★考核知识点:西方政治学的发展

附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早在奴隶社会后期,在中国和欧洲,就出现了最早的关于政治问题的典籍。到封建时代,研究政治问题的书就更多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土多德的《政治学》,我国周代学者所著的《尚书》,孔子的《论语》以及中国那些记述、阐释礼、兵、刑、官的典章制度的文章等,都是较早地侧重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其中,亚里土多德被后人称作“西方政治学之父”,他的《政治学》一书至今仍是西方国家政治学科中的必读书,英文“政治”和“政治学”一词“Politics”,就来源于此书。

6.__   ___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但又不得不调和的产物。

★考核知识点:国家的本质

附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经济利益的冲突成了普遍的现象,而且愈演愈烈。奴隶和奴隶主之间开展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奴隶主要强迫在数量上大大超过自身的奴隶们供自己剥削和压迫,奴隶们则进行反抗。同时,根植于奴隶主和奴隶斗争的自由民反抗旧氏族贵族的斗争,有时也是很激烈的。由于存在着如此尖锐对立的阶级冲突,再象原始社会那样,把人们结合在一个非暴力、充满了人情味的氏族组织内部是不可能的了。血缘关系的天然力量在财产关系面前退却了。为了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为了使对立的双方都得以生存下来,以实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统治和剥削,就需要一系列特殊的暴力组织来取代氏族组织,以便把这些社会冲突控制在秩序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这种组织就是政治国家。

7.从西方国家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看,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是    的产生。

★考核知识点:西方国家的产生形式

附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恩格斯在研究欧洲各国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了西方国家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雅典国家的产生。这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的最典型的形式,它最鲜明地体现了国家产生的一般规律。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国家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

8.从阶级的定义和特征看,阶级产生于一个特定的领域,是一个__   _____范畴的概念。

★考核知识点:阶级的属性

附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从阶级的定义和特征看,阶级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领域——经济领域中形成的,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经济实体。相应地,阶级的概念,作为对人们这种经济关系的理论概括,就必然首先是一个特定的经济范畴。

9.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社会阶级阶层构成和社会关系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工人阶级分化为___   __和____   ___两部分组成的复合型社会集团。

★考核知识点:西方国家工人的分化

附2.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工人阶级已经由一个单一的体力或重体力劳动者社会集团,变化为一个由体力劳动者即所谓“蓝领”和脑力劳动者及轻体力劳动者即所谓“白领”两个部分所组成的复合型的社会集团。

10.英国女王“临朝不理政”,故称为“_____   ___”。

★考核知识点:立宪君主制国家的国家元首

附2.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立宪君主制有以下主要特征:(1)君主是世袭的,是国家的象征,享受很高的政治礼遇,有些和享有很高的经济待遇;(2)君主基本上没有实权,“临朝不理政”,故也被称为“虚君”;

11.       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考核知识点:政体的概念

附2.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任何阶级的国家,都必然会以一定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阶级内容,都必须经过一定的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也就是说,任何类型的国家都有和自己相适应的政体。毛泽东给政体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他指出“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报护自己的政权机关”。简言之,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12.       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总称。

★考核知识点:国家机构的概念

附2.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家机构,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总称。从国家权力系统的横向关系的角度看,国家机构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治安机关、军队等组成;从国家权力系统的纵向关系的角度看,国家机构由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或联邦国家机关、联邦成员单位的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组成;承担一定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和地方自治机关等是国家机构的延伸。

13.国家元首一词最早出现在1831年

★考核知识点:国家元首的起源

附2.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家元首”这个词汇最早出现于1831年的比利时王国宪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元首”的概念和职衔称谓陆续为各个国家所普遍采用,并成为现代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4.在实行总统内阁混合制的法国,总统和总理构成了              。

★考核知识点:总统内阁混合制国家的政府首脑

附2.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总统内阁混合制国家的政府首脑。此类型的代表为法国。此类型的主要特点是,总统和总理构成了“双重政府首脑”。法国虽有内阁,但总统并非虚位。总统具有国家的政治领导权和最高决策权,并有权主持内阁会议;总理对议会负责,具体领导政府的工作,负责与执政党的协调,并在总统的各项命令上副署。

15.瑞士的行政权由联邦委员会集体行使,所以,瑞士实行的是 “集体政府首脑” 。

★考核知识点:委员会制国家的政府首脑

附2.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委员制国家的政府首脑。此类型独属于瑞士,属“集体政府首脑”。瑞士的行政权由联邦委员会集体行使。该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各一人。在国务活动中,委员会主席代表委员会,以政府首脑的名义行使相应的职权。

16.“司法独立” 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独立行使,不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任何政党集团、个人的干涉。

★考核知识点:司法独立

附2.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司法独立”,也可以称作“法院独立”,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独立行使,不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任何政党集团、个人的干涉。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并且有独立的组织系统,从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开始的。

17.西方国家机构体制的组织原则是 三权分立 。

★考核知识点:西方国家机构体制的组织原则

附2.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三权分立:西方国家机构体制的组织原则

西方国家机构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主要权力系统。不同类型的国家,采用不同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从西方国家的情况看,除瑞士等很少的几个国家外,普遍采用的是分权与制衡原则,只是总统制共和国更为典型一些,一部分议会制共和国和立宪君主国采用的程度低一些而已。

18.我们现在所说的“三权分立”原则的主要内容,在孟德斯鸠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都涉及到了,该书被后人称为“理性的法典”。

★考核知识点:三权分立的来源

附2.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洛克的分权论在欧洲大陆得到广泛传播。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巨著《论法的精神》中全面阐述和发展了分权和制衡的思想。该书被后人称为“理性的法典”。他指出,如果权力过分集中,来自人民的权力就会变成统治人民约工具,因此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基于这个目的,他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种:“①立法权力;②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③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这三种权力之间既互相牵制又互相保持平衡。

19.       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我国政体的理论基础。

★考核知识点:中国国家机构组织原则

附2.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于我国的政体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即我国的政体为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简称“人代会制”)。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我国政体的理论基础,而人代会制是指我国政体的具体载体,或者说是我国的政体本身。

20.资产阶级政党最早产生于17世纪70年代的英国,最早的两党是     和__   _。

★考核知识点:近代政党的起源

附2.1.20:(考核知识点解释)

资产阶级政党最早产生于17世纪70年代的英国。1679年5月,英国国会根据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提出了要求取消天主教徒詹姆士的主权继承权的《排斥法案》。在国会讨论这—法案时,形成了辉格党和托利党两个集团。辉格党拥护《排斥法案》,托利党反对《排斥法案》。这就在国会内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党派。

21.日本自民党自1955年以来长期单独执政,号称“___   _”,这种局面到1993年才改变。

★考核知识点:日本一党独大政党制度

附2.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日本的多党制与法国式的多党制有很大的不同,属于第二种类型。在日本,虽然政党林立,在议会拥有席位的政党有7个左右。但是,自民党在1955年到90年代初的时间里,长期持续单独执政,号称“五五体制”。

22.两党制度的思想理论基础是  合法反对原则__。

★考核知识点:两党制度的理论基础

附2.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党制度的发展和政党思想的演变是相辅相成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重要形式与西方现代政党理论和民主理论发展的关系尤为密切。

不论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其制度设计的核心都是“合法反对原则”

23.两党制下存在某个力量相对大一些的小党,在两党力量均衡时也可以对谁执政起重要作用,这样的小党称为           。

★考核知识点:第三党的概念

附2.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可以从以下几个要点来理解西方国家的两党制:

有时,某个力量相对大一些的小党,在两大党力量均衡、僵持不下的时候,也可以对这二者到底由谁取得执政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样的小党被称之为“第三党”。

24.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一般都实行 多人选区比例代表制 的选举制度,它事实上起到鼓励多党并立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政党制度与选举制度的关系

附2.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多党制得以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的力量比较均衡和非垄断资产阶级政党力量较为强壮一些。同时,实行多人选区比例代表制的选举制度,也在事实上起到了鼓励多党并立的作用。

25.总统制与内阁制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                          。

★考核知识点:总统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附2.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总统制和内阁制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不同。在总统制下,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分别由选民选举产生,分别对选民负责,分权比较彻底,而在内阁制下,选民产生议会,议会产生内阁;反之,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对选民负责,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有融合的一面。

26.在一些西方国家,关于议员任期实行的是长任期和按一定年限改选一部分议员,即             ,这种方式受到政治界和理论界的高度评价。

★考核知识点:不全面改选原则

附2.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选举产生的议员都有一定的任期。关于议员任期,很多国家采用“长任期”(少则二年,多则十年左右)和“不全面改选”(按一定年限改选一部分议员)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受到了政治界和理论界的高度评价,因为,它既能保证立法工作的长期稳定,又可以及时吸收更多的人关心政治生活。通常,上院议员的任期长于下院议员。

(二)名词解释

1、政治

★考核知识点:政治的概念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治,就是一定的阶级、阶层、民族等社会集团和政党、利益团体等社会政治存在形式,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为建立或巩固自己的国家政权,并运用这个政权的力量处理社会关系,统治和管理社会生活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2、阶级

★考核知识点:阶级的概念

附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国家历史类型

★考核知识点:国家历史类型的概念

附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国家的历史类型”,简称“国家类型”,是指定国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由这个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国家阶级本质的总和。

4、国体

★考核知识点:国体的概念

附2.2.4:(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体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二是与所谓“国民”问题相联系的国家主权归属关系。

5、共和制

★考核知识点:共和制的概念

附2.2.5:(考核知识点解释)

“共和制”是一种国家代表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治制度。实行共和制的国家一般都自称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6、君主制

★考核知识点:君主制的概念

附2.2.6:(考核知识点解释)

“君主制”是指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全部或部分地掌握国家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在西方,“君主制”一词的基本涵义是“单独一人的统治”、“全部最高的权力”的意思。

7、立宪君主制

★考核知识点:立宪君主制的概念

附2.2.7:(考核知识点解释)

立宪君主制是一种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和国家主权统一的象征,国家由一个以民选的议会为基础的政府来治理,君主的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治制度。它也可以称为君主立宪制、有限君主制。

8、国家结构形式

★考核知识点: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

附2.2.8:(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以何种方式来划分它的内部组成,处理它的整体和部分,也即我国的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模式。国家结构形式的实质,是一个国家的在地域上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9、单一制

★考核知识点:单一制的概念

附2.2.9:(考核知识点解释)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所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

单一制国家目前可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完全受中央政府(或上一级政府)的领导和控制,地方政府的政务工作虽有一定的由中央政府所赋予的灵活性,但没有实质性的自主权,比如我国和法国。另一种是实行一定程度的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行政分权型,地方议会和地方行政机关在地方事务上依法有较大的自治权力。但是,只要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的权力就一律是来源于中央的授予。

10、联邦制

★考核知识点:联邦制的概念

附2.2.10:(考核知识点解释)

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共和国、邦(州)组成的统一国家,原苏联、美国、德国、南斯拉夫、瑞士等国实行联邦制。

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联邦制国家也有若干不同的类型。美国是联邦制国家的典型,“合”“分”有序,体制成熟,制度化的程度很高。象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内部的差异性并不大,单一管理比较突出。在历史上,也有一些联邦权力较为分散,向心力不强,甚至陆续分裂了,比如中美洲联邦等。现在,从经济和管理发展的角度看,许多实行联邦制国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权力集中化的趋势。

11、国家机构

★考核知识点:国家机构的概念

附2.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家机构,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总称。从国家权力系统的横向关系的角度看,国家机构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治安机关、军队等组成;从国家权力系统的纵向关系的角度看,国家机构由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或联邦国家机关、联邦成员单位的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组成;承担一定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和地方自治机关等是国家机构的延伸。

12、国家元首

★考核知识点:国家元首的概念

附2.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家元首,是个一国家对内对外的正式的最高代表。

西方国家的国家元首,作为整个国家的合法代表,不论是否握有实权,在礼仪形式上都凌驾于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一切国家机构和所有政府官员之上。

13、“司法独立”

★考核知识点:司法独立的概念

附2.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司法独立”,也可以称作“法院独立”,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独立行使,不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任何政党集团、个人的干涉。

14、“三权分立”

★考核知识点:三权分立的概念

附2.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三权分立”的全称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与制衡”,早年也曾译为“三权鼎立”。它的具体含意是,立法、行政、司法这三种国家权力,应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而又相互制约。

15、政党

★考核知识点:政党的概念

附2.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政党,就是代表特定的阶级或阶层,为实现这个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主张和利益、意志,而采取共同的行动以期取得或参与政权的政治组织。社会属性、组织纪律、党员人数,是构成政党的三大基本因素。

16、两党制

★考核知识点:两党制的概念

附2.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两党制,就是一个国家内两大居于垄断地位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和平地轮流交替执政的的政党制度。

17、一党制

★考核知识点:一党制的概念

附2.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政党合法政党并执掌政权,而禁止其它政党存在和活动的政党制度。一党制的要害,不是一党执政,而是全国只有一个合法政党。

18、政治团体

★考核知识点:政治团体的概念

附2.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从广义上讲,政治团体是指为表达、争取人们的利益或与国家权力的运行有关而组成的群体、集合、集团、组织。

(三)简答

1、简述政治概念在中国的特殊性。

★考核知识点:中国政治概念的特殊性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内多年所使用的政治概念,一方面明显单薄,另一方面又非常宽泛。

多年来,我国习惯于把所有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问题,所有属于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围的事务,都列作了“政治”的范围;由于人们普遍习惯于把各级各类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通称为“政治课”,在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又多年都把这些系科称之为“政治系”或“政治教育系”,所以属于这一范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甚至道德教育、时事教育等都约定俗成地当作“政治”。从20世纪50年代起,政治的概念就这样在中国被泛化了。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的概念在当代中国又明显是非常单薄的。多年来,除了被简单化了的“阶级斗争”以外,许多必要的政治要素或是被忽略了,或是被不恰当地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路强行作了解释,“政治”一度成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代名词。

为了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清晰地表达有关含义,本着兼顾学术规范和现实需要两个方面的考虑,可以把在“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上使用的政治概念,称作“广义上的政治”,把在国际上通用的政治学专业意义上的政治概念,称作“狭义上的政治”。

2、简述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考核知识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由于政治的本质同国家的本质高度一致,由于国家活动在政治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古往今来的很多学者,以及从事实际政治活动的人们,都把关于国家和国家机构和它们的延伸部分看作政治现象的主要内容,从而成为大多数政治学研究活动的主要研究对象。

当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政治现象本身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都显然并不限于国家本身。国家和国家机构及其延伸部分所涉及、衍生的其它重要社会现象,诸如政治过程、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政治生态、政治团体、政治环境、人民、民族、自由、人权、国际关系等,也都是现代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定义应当是与对政治概念的理论分析联系在一起的。鉴于此,应当把政治学定义为研究以国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政治现象的发展规律的科学。

3、简述阶级与阶层的区别与联系。

★考核知识点:阶级与阶层的区别与联系

附2.3.3:(考核知识点解释)

阶级往往分为阶层。一般而言,阶层是指阶级内部的更为细小的集团,比如现在的工人阶级内部可以区分为“蓝领工人”和“白领工人”两个阶层。阶层也主要是经济分析的产物,但在分析和划分阶层时,除重要依据所有制的因素外,还结合了他们的劳动方式、收入方式和收入水平等比较具体的经济因素,有时也可能参考其它社会性因素。阶层属于阶级内部的“同中之异”。

此外,一些新兴的社会集团,在发展成熟起来之前,也可以称之为阶层;若干个阶级相交叉的部分,一些过渡性的社会群体等,也可以被称为阶层。阶层之间的矛盾是某一阶级内部的“非阶级矛盾”。

4、简述现代西方国家在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上的一些新变化。

★考核知识点:西方国家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上的变化

附2.3.4:(考核知识点解释)

(1)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在总体上已经或趋于瓦解。在最发达的国家,虽然有农业产业,但基本上已经无农村社区,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所谓“反城市化”进程,都已经使全社会的绝大多数劳动参与者成为了一个统一的整体,都是用货币来取得劳动报酬和向政府交税,基本实现了城乡融合。

(2)工人阶级已经由一个单一的体力或重体力劳动者社会集团,变化为一个由体力劳动者即所谓“蓝领”和脑力劳动者及轻体力劳动者即所谓“白领”两个部分所组成的复合型的社会集团。在发展中国家,社会成员构成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蓝领工人为主的工人阶级在总量上的增加,而在发达国家,工人阶级的总量已经基本稳定,变化主要表现为白领工人比例的增长。在一些国家,白领工人的数量已经或即将超过蓝领工人;在最发达的国家,白领的比例占到了劳动者总数的70%甚至80%以上的水平。作为无产阶级的一个重要外在标志的重体力劳动,在发达国家已经趋于消失。

(3)多数发达国家依然保持着较大的贫富差距,但由于这一差距已经是“住行型的差距”,而且中等收入者的比例明显增加,工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一般的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已经不大,有些国家通过实行高税收和高福利的制度,有效地控制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4)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不断分离,资本所有者阶级的构成情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股权的分散和职业企业经营者阶层(即通常所说的“企业家阶层”)的形成,象过去那种“业主”式的资本所有者已经越来越少了。

(5)劳动者的国际流动,是另一个其政治后果超出人们预先想象的重要变化。现在,有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在其他国家就业,但基本趋势是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到发达国家充当蓝领工人,发达国家的白领工人到发展中国家担任技术顾问等重要工作。一方面是在发达国家的劳动者中,重体力劳动已经趋于消失,“白领”成为了劳动者的主体部分,且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甚至进入了中等收入者的行列,但另一方面是与重体力劳动密切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别艰苦的劳动行业,或是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或是多为外籍劳动者和移民等所承担。外籍劳动者和移民的低工资,一方面使发达国家的资本所有者获得了更为可观的利润,一方面又被发达国家的一部分普通劳动者认为是外人来“抢饭碗”,从而造成了发达国家普通劳动者和发展中国家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5、简述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

★考核知识点:当前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

附2.3.5:(考核知识点解释)

(1)各高收入阶层与各低收入阶层之间的矛盾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下,还不可能使低收入者衣食无忧;即使在发达国家和社会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低收入者的压抑感和反抗心理也不可避免。比如,人们经常提到的富有者的“暴发户”行为、“炫耀性消费”行为,特别是资产所有者及其代理人利用资产优势对雇佣劳动者的压迫行为,自然会引起低收入者的反感和距离感。这将使各富有阶层与各低收入阶层在政治上、思想上,对于与他们各自的利益有损益的事物,会有明显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目前,越来越多的“劳资冲突”就是这一矛盾的重要表现。

(2)各高收入阶层与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

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中国将持续面临的首要社会任务是发展经济,因此高收入阶层的扩大和发展,与党和政府所制定的长期经济规划和社会政策是一致的,他们发展经济的努力会受到支持和鼓励。但是,在中国的社会制度之下,属于高收入阶层范畴的私营企业主等群体的某些价值观念,与党和政府在社会发展若干重要方面的基本看法上,客观地存在着冲突,政府也不可能无限度地满足他们在税收优惠等许多方面的要求。特别是随着他们经济实力的增强,一部分人会直接间接地提出超乎现行政治制度的参政要求,从而与执政党和政府,与官员阶层形成新的矛盾,并形成对当代中国民主发展的另一种挑战。

(3)各低收入阶层中的部分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

包括低收入阶层群众在内的各阶层群众,对党的纲领和路线是有信心的,也清楚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低收入阶层有可能把对高收入阶层的某些不满,与党和政府的现行政策联系起来。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随着企业改制、收入分配政策调整,也会使低收入阶层实际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客观问题;少数人的非法暴富、某些官员的“灰色收入”、农业劳动者负担加重等问题也容易使群众产生误解等。从理性上讲,人们一般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和变化的过渡性质或是在概率上的难以完全避免,但从理性上做到正确认识还是要有一个过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低收入阶层一般是向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信访部门、党刊党报倾诉不满,因为除了劳资冲突外,低收入者不可能直接与私营企业主和其他高收入阶层发生政策性冲突,而只能面向党和政府。

(4)某些低收入阶层之间的矛盾

这对矛盾中最典型的是城市各工薪阶层与农业劳动者阶层之间的矛盾。“三大差别”在我国由来已久,但是在计划经济和“二元社会结构”的条件下,这一矛盾的表现并不明显。现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劳动力市场趋于形成,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从而使城市人口的就业竞争压力加大,城市从事简单劳动的职工工资下降。相当多的城市工薪阶层对此不习惯,他们理解和适应这一变化还需要一个过程。于是,一方面使一部分城市群众对农业人口进城“打工”有抵触心理,认为是“抢了饭碗”,乃至某些地方政府也运用行政手段阻止农民工进入部分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是一些农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农民,发出了“城市是全中国人的城市”的呼声。这样,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来。

6、简述共和制的主要特征。

★考核知识点:共和制的主要特征

附2.3.6:(考核知识点解释)

(1)标榜主权在民,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国家元首均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其中,切实实行共和制度的国家,在实行选举制和严格的任期制的基础上,还实行限任制。

(2)共和制国家的国家元首,有些兼为政府首脑,有些只是作为国家的代表,享有的国家权力大小有差别,但其权力都是“派生”于人民,其具体权限都是依宪法所明确规定的;

(3)共和制不承认任何世袭的特权、等级和职位;

(4)共和制国家的领导人,作为民选官员,其国务活动在形式上比较简单。

7、简述君主制的主要特征。

★考核知识点:君主制的主要特征

附2.3.7:(考核知识点解释)

(1)国家的主权在法律上和名义上归属于君主一人,君主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执掌者,是国家的代表;

(2)君主是终身的,绝大多数是通过世袭的方式,使国家的最高权力按血亲关系在一个家族内传递;

(3)君主的权力被认为是“非派生”的,即不是受别人的委托而行使,因此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4)君主作为世俗权力的中心还常常被奉为神的化身和代理人;

(5)为了维护君主在国家中的象征性地位,其国务活动的方式往往比较复杂,程序也很繁琐

8、简述立宪君主制的主要特征。

★考核知识点:立宪君主制的主要特征

附2.3.8:(考核知识点解释)

(1)君主是世袭的,是国家的象征,享受很高的政治礼遇,有些和享有很高的经济待遇;

(2)君主基本上没有实权,“临朝不理政”,故也被称为“虚君”;

(3)法律上规定的君主职权许多是名义上的,其活动受议会和行政机关控制,法律上规定的王权由它们以君主的名义来形式,君主只有“权”接受议会和行政机关的建议、意见、忠告;

(4)君主的存在,对人民的政治社会心理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一个国家法制内部的“弹性因素”,在维系资本主义政治生活的稳定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9、简述单一制国家的主要特征。

★考核知识点:单一制国家的主要特征

附2.3.9:(考核知识点解释)

(1)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全国一部宪法和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一个共同的国籍,一整套统一的国家机关;

(2)在国家内部,按地域划分为若干等级的行政区域,如我国的地方行政应划分为省、市、县、乡三级,各行政区域内的地方政府都受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

(3)在对外关系中,全国是—个国际法的主体,地方行政区对外不具有独立性,比如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就统一在国家主权之内;至于具有统一的经济关系,那更是不言而喻的。

10、简述联邦制国家的主要特征。

★考核知识点:联邦制国家的主要特征

附2.3.10:(考核知识点解释)

(1)联邦有统一的宪法,有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最高的国家司法机关,来管理全国的共同性事务;

(2)虽然联邦的权力来自于各成员单位的授予,但联邦的地位高于各成员单位;

(3)联邦和各成员单位之间有一部分“共有权力”,也往往各有一部分“专有权力”,即国家的一部分权力归各成员国,各成员国领导地方政府,也在联邦宪法的框架内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4)联邦是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有共同的国籍,联邦负责外交和国防事务;

(5)具有统一的经济关系,各成员国在贸易、财政、金融、货币等方面服从联邦的统一管理。

11、简述邦联的主要特征。

★考核知识点:邦联的主要特征

附2.3.11:(考核知识点解释)

(1)邦联不是主权国家和国际法的主体,也没有统一的国籍、军队,各成员国独自对外;

(2)没有统一的、最高的国家机关,共同的协商机关,比如“议会”或“首脑会议”等,所作出的协议,须经各成员国认可才能生效;

(3)它的活动只限于某些共同认可的特定的方面。

(4)没有统一的经济关系和统一的赋税、预算;

12、简述立法机关的主要职权。

★考核知识点:立法机关的主要职权

附2.3.12:(考核知识点解释)

(1)立法权

立法权是国家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权力,即国家通过法律体现自己的意志,使之成为公民行为规则的权力。

(2)财政权

财政权是立法机关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权力。它也是议会的一项主要权力。理论界称之为“议会掌握钱袋”。

(3)监督权

监督权是立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的权力。这一监督主要有以下方式:

质询:这是指议员定期或不定期地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向政府首脑、行政机关各部门负责人等提出问题,并要求答复。质询是以议员个人的身份提出的,不是议案,也用不着表决。但是被质询者必须回答。提出质询的主要目的,是在野党给执政党出难题,为自己制造舆论。因此,质询是议会中党派斗争的重要方式。

投不信任票:这一以权力,也可以称之为“倒阁权”或“谴责案权”,是议会制共和国和立宪君主国的立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的一种手段。在规定有投不信任票权的国家,内阁的存在总是以议会的信任为前提的,内与对议会负“连带责任”,凡内阁的政策,应由内阁全体成员对议会负责;如果内阁的政策得不到议会的信任,即有半数以上的议员赞同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由新的议会组织新一届内阁。

弹劾:这是一些西方国家的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控告和制裁的一种制度。弹劾的对象包括国家元首(立宪君主国除外)、政府首脑、法官、议会议员,有的国家还包括部长等高级官员。弹劾的依据主要有叛国罪、违宪罪、贿赂罪、渎职罪等。弹劾大多数是由下(众)议院提出,由上(参)议院进行审理;也有一些国家是由高等法院等专门机构审理。弹劾案如果成立,可以罢免被弹劾者的职务,取消其担任公职的资格;也可以在罢免职务的同时再科以刑罚。为了免遭弹劾,面临这种“危险”的高级官员往往采用辞职的办法,避开这一足以使政治家身败名裂的处罚。弹劾案的提出,往往是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派系斗争激化的产物。

(4)批准条约:一般来说,对外缔结条约的具体工作由行政机关负责。为了让立法机关有效地监督行政机关,各国都规定,行政机关或政府首脑同外国缔结的所有条约或某些重要的条约,须经议会在事先或事后批准,方可生效。

此外,对一些高级官员和较高层次的法官任免案的审查,对政府机关的活动进行调查,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等,也是西方国家立法机关的重要职权。

13、简述美国总统制的主要特征。

★考核知识点:总统制的主要特征

附2.3.13:(考核知识点解释)

(1)三权完全分立

在美国,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由总统掌握,司法权由联邦最高法院掌握。

(2)三权密切制衡

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拥有否决权;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反之,总统任命的高级官员需经参议院同意;国会握有弹劾权。

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相互制约。最高法院法官终身任职,由总统任命,但绝不是傀儡,他们可以利用解释宪法的权力宣布总统的法令违宪。

立法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总统任命最高法院法官要经参议院同意;参议院还有弹劾最高法院法官的权力。反之,司法部门也以利用监督立法等方式就国家的政策方针提出自己的见解。

(3)总统在国家权力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美国总统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行政长官,学术界习惯于把他看作“暂时的独裁者”。他的巨大权限和独特的社会影响力,来自于宪法的规定、其本人的威望和华盛顿、杰弗逊、林肯等较早的一些总统的良好作为的铺垫,来自于整个统治集团和所在政党的支持。但也要注意,在严格实行三权之间的分立与制衡的社会背景下,美国总统是美国权力最大的人,但同时也是受制约最多的人。

(4)联邦与州的分权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根据联邦宪法的规定,各州有自己的“专有权力”,有自己的“三权分立”的权力系统,有自己的税收系统;未经州本身的同意,联邦也不能改变其疆界。虽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后美国出现了联邦权力不断膨胀的倾向,但至今州权和州权观念仍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4、简述内阁制的主要特征

★考核知识点:内阁制的主要特征

附2.3.14:(考核知识点解释)

(1)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负有连带责任

在这一体制下,整个行政系统,包括内阁和总理(首相),对议会负有连带责任。与总统制不同,行政机关是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成的,政府首脑由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因此,如果丧失了议会的信任,行政机关必须总辞职,或者按照一定法律程序宣布解散立法机关,经过重新大选,重新建立立法权和行政权的一致。

(2)内阁和政府首脑是三权中的核心

首相(总理)是内阁的核心,内阁是全部国家权力的核心,首相(总理)与总统制下的总统,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他们在权力上具有优越的地位。内阁制国家的政府首脑既可以作为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操纵立法工作,又可以不受虚位元首的约束。

(3)虚位元首处于三权之外

在内阁制国家,国王或总统仅仅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统而不治”,行使一些法定的礼仪性、程序性职权。在实行内阁制的共和国,总统的作用是超脱于各党派之上,在统治者的各个势力集团之间起有限的调停作用;在立宪君主国,君主不介入政策,而是以“国民道德感情的表现,国民象征的焦点”的方式发挥政治影响力。

15、简述总统—内阁混合制的主要特征。

★考核知识点:总统—内阁混合制的主要特征

附2.3.15:(考核知识点解释)

(1)在总统的产生和权限方面类似总统制

法国总统由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总统的主要权限是任命总理和其他高级官员,主持内阁会议,并担任军队的最高统帅;与美国总统不同的地方是,法国总统还有权解散议会,并且任期较长。按照密特朗总统的理解,他的职责主要有“秩序、权力、仲裁和建议”四个方面。

(2)在议会和政府的关系方面类似内阁制

法国的立法权和行政权也是相交融的,内阁也要对议会负责。当议会以不信任案的方式追究内阁的责任时,总理必须向总统提出政府辞职,而本来对国家政策负有更大责任的总统则继续他的任期,以保证政局的稳定。

(3)在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关系方面独具特色

在英美两国,首相和总统是巨头;在法国,总统负责国家的大政方针,拥有很大的政治权限,但总理也拥有一定的实权,他具体领导政府的活动,确保法律的实施并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要由总理副署。

16、简述委员会制的主要特征。

★考核知识点:委员会制的主要特征

附2.3.16:(考核知识点解释)

(1)行政权由联邦委员会集体行使

瑞士的行政权由一个7人组成的联邦委员会行使,7人分兼7个部的部长;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各1人,由委员轮流担任,任期为1年;委员的地位完全平等,任期均为4年;一切问题以多数通过决议,以委员会的名义执行。

(2)行政权服从于立法权

联邦委员会的委员是由联邦议会议员中选出的。联邦议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力和国家事务的决策权。联邦委员会的职责就是服从和贯彻联邦议会的决定,更没有解散议会之类的权力。联邦委员会的委员如发生分歧,交由联邦议会决定,因此这个委员会与联邦议会之间并无连带责任。

17、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考核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附2.3.17:(考核知识点解释)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了由地方基层到中央的国家权力机关系统。它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主权的直接载体,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标志。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出的代表组成,并按照人民的意志办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完成上述使命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2)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国家军事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由它领导,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经过近20年的努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能的具体内容日益丰富,作用得到了切实的强化。2001年2月14日,沈阳市第12届人大第4次会议表决否决了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这在人大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3)国务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实现总理负责制。

(4)在国家结构的形式上,实行具有复合制某些特征的单一制,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须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和宪法相一致的条件下,可以行使地方立法权。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享受高度自治权。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精神,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至少有一名代表参加;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由自治民族的成员担任。

(6)在充分发挥人代会制度作用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人民政协以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为主要组成部分,是统一战线组织,是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的任务是集中地、经常地对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社会监督。它是人代会制度条件下,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另一种重要途径和形式。

18、简述政党的特征。

★考核知识点:政党的特征

附2.3.18:(考核知识点解释)

(1)政党是近代阶级斗争的产物。政党是阶级的组织,但不是有了阶级就有了政党,它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出现的。

(2)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政党是阶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

(3)政党有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和一般政治派别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政党无不把夺取、政权或参与政权作为自己的直接目标。

(4)政党是有组织的。政党一般都具有比较固定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全国性的政党,多数都具有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局)等机构和地方、选区组织。有主席、书记等作为党的权威领导人。在议会取得席位的政党,往往还要组织“议会党团”等党的工作机构,以协调本党议员在议会中的行动。

(5)政党是有纪律的。党作为阶级的领导力量,为了发挥其指挥作用,都制定了成文的或不成交的纪律规定,约束其党员,以统一全党的行动。参加党的一个基层组织,如支部、俱乐部;投本党候选人的票;服从本党的决议、指示和领导;在经济上帮助党,比如交纳党费或不定期地进行捐款等都是政党的基本的纪律项目。

19、简述绿党绿色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绿党绿色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附2.3.19:(考核知识点解释)

从理论的角度看,“绿色政治学”的基本主张有:

(1)维护生态平衡,建立一个“可以承受的社会”;

(2)维护社会正义;

(3)实行基层民主;

(4)主张“非暴力”;

(5)保障妇女权益,反对“家长制”;

(6)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和两性平等。

 

 

(四)论述

1、论述现代“政治”的含义。

★考核知识点: “政治”的含义

2、如何认识和评价西方国家的白领这一社会现象?

★考核知识点: 白领现象的评价

3、如何评价私营业主这一阶层?

★考核知识点:私营企业主的评价

4、试述国家历史类型与国体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国家历史类型与国体的关系

5、分析联邦和邦联的区别。

★考核知识点:联邦和邦联的区别

6、如何评价立宪君主制国家虚位君主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虚位君主的作用

7、试述“三权分立”的内涵。

★考核知识点:三权分立的内涵

8、如何认识“议行合一”的基本精神?

★考核知识点:议行合一的基本精神

9、试述民主观念的演化及其启示。

★考核知识点: 民主观念的泛化及其启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鹏作业网 » 南开19秋《政治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