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南开19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可做奥鹏国开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599792888 或 微信:1095258436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客观部分:(填空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一)、填空部分

 

 

★考核知识点: 党内的执行系统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党内的执行系统在中国政府过程中实际上起着  政治框架    和   传动器     的作用。在政治领导的框架内,党把各项重要决策通过集体中的各种传动装置传输给各机关把决策予以实现。

★考核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会议决定程序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意见综合过程:4、会议完成,意见综合都要以一次重要的党的会议来完成。其特点是重视会前酝酿,提前安排问题的讨论,在会上能够减少争议、保证通过。

★考核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执行系统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党内执行系统的基本构成形式:一个中心,四大方面,多个口子。一个中心,指中共中央的几套领导班子,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书记处;四大方面,指地方党的组织系统,中共中央的职能部门,办事机构;主要人民团体系统;国家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委、党组。

★考核知识点: 党政关系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1、中国的各种政治关系和较为重要的政治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党政关系”的因素,尽管不明显,但党政关系却起着关键作用,如公务员制度;

2、党政关系的特殊地位,在当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党组的无处不在,党组织的组织协调;

3、从政治体制改革渐次展开的角度看,党政关系的调整是许多重要改革工作的逻辑起点。理顺党政关系,是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等问题的关键。

★考核知识点: 国务院实施决策,执行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务院实施决策,执行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区分为指导、服务、提取、分配   、   协调、象征、管制等七个方面的具体活动。

★考核知识点:政协的职能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担负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两大职能。

★考核知识点:人事决策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党管干部是中国官员制度的核心内容,党中央和党的组织系统在官员选择和管理中居于领导地位。

★考核知识点:意见表达主体

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意见表达主体的分类:个体和团体,个体包括普遍性意见表达(作为公民个人)和专业性意见表达(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团体包括制度性、结构性和功能性三类

★考核知识点:监督体系的基本框架

★考核知识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国家机关领导人的主要程序

★考核知识点: 信息传输体制

★考核知识点: 政府决策的程序

★考核知识点:政府工作报告的程序

★考核知识点: 信息传输体制

★考核知识点: 决策过程

★考核知识点: 决策过程

 

(二)、选择部分

★考核知识点:党政关系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党政关系是一组或是一系列关系,包括党与人大、党与政府、党与政协、党与司法机关、党与各人民团体、党与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党与军队等关系。

★考核知识点: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

附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属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一个环节)的构成:八个民主党派;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地方党委和政府;关于农民协会的设想。

★考核知识点:意见表达主体

附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提取的五种方式

政府以组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尽义务性贡献的方式进行提取:强制性,比如纳税和义务工,服兵役

政府有条件的以某种契约的方式:发行国债,中央银行吸收存款

政府通过对国家经济生活直接或间接的管理进行提取:国企利润,剪刀差

政府通过自己的对外职能从国外提取:外国援助、捐款、贷款,外债

不合法、不合理却是客观存在的: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

★考核知识点:中央与地方关系

★考核知识点:意见表达主体

附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的构成:八个民主党派;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地方党委和政府

★考核知识点:意见表达主体

附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单位是一个基层法人,必须有自己独立核算的财务系统,企业和事业在所有制上都是全民的或集体的,有一定的行政级别,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国家干部”的身份,建有与单位同等行政规格的中共基层委员会

★考核知识点:意见表达主体

附1.2.7(考核知识点解释):

我国意见综合与决策的关系是:意见综合与决策主体不同,是前后衔接的两个阶段,意见综合为决策提供备选方案,意见综合不一定成为最后的决策

★考核知识点:意见表达主体

附1.2.8(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监督体系包括公民监督、人民群体监督、群众组织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考核知识点:意见表达主体

附1.2.9(考核知识点解释):

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司法独立、自己的区旗、区徽、中央在特别行政区不征税、以特区基本法为主要执政纲领

★考核知识点:意见表达主体

附1.2.10(考核知识点解释):

广义工人阶级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职工、官员和知识分子。狭义的工人阶级包括四个阶层: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政府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乡镇企业职工。其中,公有制企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基本部分

★考核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上下级关系

★考核知识点: 中国的立法过程的特点

★考核知识点: 政治协商监督

★考核知识点: 党的纪律监督

★考核知识点:意见表达主体

★考核知识点: 社会监督体系

★考核知识点: 政府过程的理解

★考核知识点: 向全国人大提出立法案的部门

★考核知识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判断题

★考核知识点:党政关系

附1.3.1(考核知识点解释):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党政关系问题。

★考核知识点:政协功能

附1.3.2(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协作为监督主体,其监督行为具有直接性,但不具有强制性。

★考核知识点:党政关系

附1.3.3(考核知识点解释):

党政分开是指党与政府职能分开,而不是政治上的分开。

★考核知识点:党政关系

附1.3.4(考核知识点解释):

实行普遍的属地制领导体制是实现党政关系规范的一大措施。

★考核知识点:人大决策

附1.3.5(考核知识点解释):

30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有权向全国人大委员会提出法律案。

★考核知识点:党内执行系统

附1.3.6(考核知识点解释):

中国共产党党内执行系统的基本构成形式是“一个中心,四个方面”。

★考核知识点:人大决策

附1.3.7(考核知识点解释):

修改宪法的权力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唯一修宪机关。

★考核知识点:党的领导纪律

附1.3.8(考核知识点解释):

下级服从上级是以全党服从中央为基础和前提的。

★考核知识点:政务信息传输

附1.3.9(考核知识点解释):

党政机关内部全国统一的信息网络依然是当前中国政府过程中发生信息和接收信息最大的载体。

★考核知识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附1.2.10(考核知识点解释):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单一制下民族自治与地域自治相结合的制度。

 

二、主观部分:(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一)、简答题

★考核知识点: 政府工作报告制定过程

附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1、确定报告的主题和基调,完成报告初稿。

2、国务院常务会议初步审议与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

3、大范围和多方面征求意见。

4、总理定稿。5、全国人大全体会议审议和通过。

★考核知识点: 信访制度

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支持群众的信访活动,为信访群众提供必要的方便。

二是维护信访活动的正常秩序。

三是促进党政机关和有关机构改进工作。

★考核知识点: 党政关系

附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中国的各种政治关系和较为重要的政治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党政关系”的因素;

第二,“党政关系”的特殊地位,在当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第三,从政治体制改革渐次展开的角度看,党政关系的调整时许多项重要改革工作的逻辑起点。

★考核知识点: 省政府过程

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1、中国的省政府对其所辖地区的管理与中央政权机关对整个国家的管理一样,属于战略性管理,其政府过程运转的负担重,责任大,宏观性很强。

2、中国省政的综合性很强,是中央政府过程向地方的农村政府过程和地方的城市政府过程过度的中间环节。

★考核知识点: “意见综合”与“决策”的区别

附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其一,综合不是决定,而是提供决定着用于决策的一系列政策选择;

其二,综合是一种以社会为背景的、协商型的,多少带有“讨价还价”特征的过程,而决策时一个局限于国家范围内的、严密的法律过程;

其三;综合的主体和决策的主体也不同。

★考核知识点: 议事协调机构

附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中共中央内部议事协调机构充分体现了党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领导。这些组织基本不对外行使职能,而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协调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和重大行动,为党的重要决策和决定国家生活中的重要事项做准备。

★考核知识点: 全国人大监督

附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1.全面性。人大监督属于法律监督,虽然比宪法监督的层次低,但它是全面的监督国家所有法律、法规的实施,因此,其范围甚至要比宪法监督、更要比检察监督宽泛得多。

2,间接性。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间接性的。

3,整体性。人大和人大常委会是集体行使权力

4,滞后性。人大监督的间接性必然带来这一监督的滞后性,只能在事后发挥自己的权威。

★考核知识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附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1、它是唯一的立宪机构、修宪机构和最高的违宪审查机构;相应的,中国所有党派、团体和公民都必须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

2、它和它的常委会是中国最高的立法机构

3、它产生其他最高国家机构,它的常委会也有权调整这些最高机关的部分工作人员

4、它有权决定一切全国性的重大问题

5、它监督一切国家机构、一切国家工作人员和一切公民的执法情况

6、最重要的一点,它是我们这个共和国中最高层次上的、最具代表性的民选机构,它的最高任务是对全国各族人民负责。

★考核知识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附2.1.9(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是,在党的监督的过程中,再一次体现了党政关系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党的绝对核心地位,使得除了党的监督之外的行政监督、法律监督、政治协商监督都存在着有名无实的问题

二是,监督的主体要有必要的独立性。让人大系统以外的监督主体按系统实行垂直领导,或者加强双重领导中的垂直领导

三是,在中国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下,政治监督中代表大会、全委会第监督机关的权力是较大的,但是其开会次数少,监督的时效性差。因而应考虑加强经常性的监督

四是,加强政治监督和政府监督,要充分注意社会生活背景的历史性变化,研究适应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监督办法,探讨党内民主生活的新形式。

★考核知识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附2.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城市,以其在狭小的地域集中众多人口的基本特点,使其政府过程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第二,从经济建设的角度看,如果说县政主要是农政的话,那么市政主要面对的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且担负着串联整个国民经济的任务。

第三,城市的功能具有鲜明的整体性。

★考核知识点: 理解政府过程

附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1、 政府过程中的政府是大政府,大政府三种不同的含义

2、 政府过程中的政府是现实的政府,以及对此的理解

3、 政府过程中的过程是指政府的实际运作活动,四种含义

4、 政府过程实际上就是政治过程,以及使用政府过程的原因

★考核知识点: 党的组织与人大的关系

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党对全国人大的工作实行政治领导,党又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具体体现在: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本身,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是一种历史形成的权威

2、党员在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中都占大多数

3、党通过立法程序把自己的意志转变为法律,并建立能够体现党的主张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班子

4、各级人大开会期间,人大代表团中的临时党委,组织贯彻党的决定

5、人大常委会中,建立以党员委员长为主体的人大常委会党组,使人大通过法律程序贯彻党的主张

6、人大常委会设立机关党组。

★考核知识点: 意见表达个体

附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1、在中国,个体充当意见表达主体的普遍性和可能性都要比西方小一些,主要是文化素质的制约和某些心态的影响,但发展前景比较可观

2、中国公民个人,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和城市职工表达意见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参与意识还不强,缺乏对于个人享有的民主权利的充分的自我意识

3、中国公民在充当意见表达主体时,不是同压力集团相结合,而是把自己纳入他们所处的共同体的政治活动之中,呈现出组织化的特点。个体意见表达与集体意见表达联系十分紧密,难以区分。

★考核知识点: 党的纪律监督

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是强化集体领导

二是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制度,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是民主评议和鉴定制度

★考核知识点: 执政党的执政方式

附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1、 从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看,西方国家执政仅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和部分立法权,中国共产党掌握了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

2、 从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来看,西方国家的执政仅指掌握了中央或联邦的行政权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则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

3、 执掌国家权力方式来看,西方的执政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比如在议会的多数席位和行政机关的党员,中国共产党则是比较直接的领导比如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4、 从对执政党地位的合法性理解及相关措施来看,双方都高度重视通过选举的形式使执政党地位得到公民的认可,但认识基础不同

★考核知识点: 党的组织与国家行政机关

附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1、党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这个中介,将自己的意志变为法律,由国务院执行

2、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某些具体的问题共同作出决定

3、国务院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编制规划时,在提交人大审议前,要取得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原则同意和听取修正意见

4、国务院组成人员由中共中央推荐后,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表决(人事任免)

★考核知识点: 单通道信息传输模式

附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信息的“不当约减”。

第二,信息超载。

第三,本底噪音现象。

第四,主观滤波现象。

第五,小道消息泛滥。

最后,所有这些都造成了“信息偏离的倾向性积累”,使得决策“错上加错”,甚至对国家政治生活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考核知识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附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是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二是个政权机关的领导及组成人员要有适当的实行自治民族的比例

三是社会经济管理及财政自主性

四是军事上,组织本地方公安部队

五是自治机关执行职务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

★考核知识点: 党政关系

附2.1.9(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是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主要应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应包含在政治领导之中,思想领导应主要通过政治社会化实现。

二是党对政权结构的领导,要伴随自身领导方式的转变,特别要注意不能以政策替代法律

三是党政关系规范化以后,党要特别注意加强自身各方面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目前最突出的一个任务——加强党内民主。

四是作为党政关系规范化的一项重要措施,除少数特殊单位以外,党最好实行普遍的属地制的领导体系。

★考核知识点: 意见表达

附2.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1.审议“一府两院”和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

2.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

3.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决算;

4.提出质询案;

5.在闭会期间的视察和检查工作

★考核知识点: 意见表达

附2.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在立法过程中,客观的存在不同的意见,但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不同的政治派别;

第二,立法过程总体上是谨慎的

第三,立法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

第四,立法进程正在加快

★考核知识点: 意见表达

附2.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是在监督活动中将公民活动和选民活动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把代表机关的政治监督、法律监督与公民的直接监督结合了起来

二是在法律监督和郑智监督中吸收公民监督的因素,解决监督机构人手不够、涉猎范围有限的问题

三是执法机关为公民监督提供具体渠道,比如各级检察院的群众举报网络、聘请党内外监察员

四是努力减少运用外部压力形成的公民监督,避免游行示威

★考核知识点: 政治与政府监督系统

附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1、党的监督2、政治协商监督3、行政监督 4、政府审计监督

★考核知识点: 总理负责制

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全体工作人员,负责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这两个会议由总理在集体讨论、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作出总结性决定。这一决定即为国务院的决定,由总理对全国人大负责。。

★考核知识点: 党组与党委

附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党组有本机关的党内负责人组成,主要党内负责人任党组书记。党组与党委的主要区别有两个:党组由批准成立它的党委指定;党组没有下一级由它领导的党的组织,也即没有“腿儿”。部分设立下级党组织的国家机关,则组织自己的党委。

★考核知识点: 政府过程理解

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1、国家机构的总体、总和,或者说等于人们常说的“当局”

2、政府等于国家机构的总体和执政党之和。

3、在一些全民信教的国家,政府等于国家机构与宗教领袖集团之和。

★考核知识点: 理解政府过程

附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实的政府是与理想政府相对的概念,它不是法理的和应然的政府,而是过程中的政府,即与法律产生偏离的政府,我们所讲的偏离,或者说不理想,并不是指好与坏的价值判断,而是说运行的实际。虽然我们研究现实的政府,但并不放弃对理想政府的追求,在过程研究中仍然是以法律为准绳,探讨偏离与适度的关系问题。

★考核知识点: 中国立法机构的“一院两层”模式

附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1.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太多,不利于充分、有效的决议,但中国人口众多每位代表的人均代表面也并不高,因而很难再行压缩;

2.全国人大每年只开一次会,难以处理繁重的任务,但代表多为兼职不脱离原有工作岗位,因而很难再增加开会次数;

3.中国有没有实行多院制的传统,很难确立划分若干院的原则。——因而只能建成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两个层次的方式,增加了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宪法实施权,扩大了它的立法权、重要人事任免权和财政监督权。

★考核知识点: 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酝酿工作

附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是这个过程是由中共中央领导的

二是决策工作主要是有国务院具体组织实施,但吸收各方面专家、官员参加;

国务院提供决策所需的费用,对全国人大负责

三是(中顾委)、全国政协、社会团体要配合提供决策咨询和(参谋、协调)服务。

★考核知识点: 中国县政

附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县政的核心是农政,县是农村的经济政治中心,其中心工作是三农问题

第二,县政的综合性强,独立性突出

第三,不是基层接近基层。衔接中央、省与乡镇村的重要环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历经政治经济波动,始终能够保持国家全局稳定,与中国的县政机制和对农村生活的严密管理分不开

★考核知识点: 理解政府过程

附2.1.9(考核知识点解释):

1、政府活动的运作过程,强调政府权力系统各分支间的关系,如政府与政党、政府与社会相互作用,如决策过程、执行过程、政务信息传输过程、监督与反馈过程;

2、政府机构和官员的操作性活动,即工作程序,如立法程序、预算程序、组阁程序;

3、政府活动中较为重大的变化过程,如行政改革、机构变化;

4、是一种研究方法

★考核知识点: 中国司法机构

附2.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1、西方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权为“民意”所赋,既独立于行政机关,也独立于代议机关;中国的司法权为全国人大所赋,不独立于代议机关,只独立于行政机关

2、西方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平行,而中国是立法权高于司法权

3、中国的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作为特定集体行使审判和检察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法官、检察官作为独立个人行使权力,不赞成“自由心证”说

4、中国的法官不享受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法官终身制

5、中国共产党通过人大、政法委、司法机关中的党组来领导司法工作,不搞超党派的法官和中立的检察官。

★考核知识点: 提取

附2.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以组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尽义务性贡献的方式进行提取:强制性,比如纳税和义务工,服兵役

政府有条件的以某种契约的方式:发行国债,中央银行吸收存款

政府通过对国家经济生活直接或间接的管理进行提取:国企利润,剪刀差

政府通过自己的对外职能从国外提取:外国援助、捐款、贷款,外债

不合法、不合理却是客观存在的: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

★考核知识点: 城市政府过程

附2.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在狭小的地域集中众多的人口,具有复杂性,人多地少的中国尤为明显。城市各要素是以高度社会化的形式发生着联系,许多技术性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成为政治问题

第二,经济建设角度,县政是农政,市政主要面对的是二三产业,而且负担者串联整个国民经济的任务

第三,城市的功能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在县里,各个乡镇可以自成体系;而在城市尽管也分为不同的区,但一些服务比如供水供电必须全市统一进行

 

(二)、资料分析题

1、信访制度一度沉寂,现在又因其在解决社会矛盾时的“中国特色”,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国家政策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考察近几年国家有关信访制度的文件,我们发现信访制度的功能也发生了某些变化,信访逐渐演化为一项公民的民主权利。公民信访的权利,源于我国宪法的第二十七条与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但是“信访权”这个概念的第一次使用,是在2002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办法的文件中。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新的《信访条例》,为信访制度提供了更为具体的规范。2006年2月17日,在全国信访局长会议上又明确提出“依法保障群众的信访权利”。在官方文件中,信访是发展民主监督、联系群众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自2005年始,国家信访局开始探索标本兼治的“大信访”工作格局,试图将现行信访制度逐渐“法治化”。然而,“法治化”并非仅靠几部“文字上”的法律就能成就的,“大信访”的工作格局能否标本兼治?信访,无论在国家制度层面还是在现实的利益冲突之中的人们看来,都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在学术界却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点。曾专门就信访问题做过认真调查的于建嵘认为,现行的信访制度让公民将信访看成是优于司法救济的途径,造成信访功能错位,动摇了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建议从宪政的角度来考虑逐步废止信访。赵晓力也认为,现行信访制度是镶嵌在中国现行“向上负责、下管一级”的政府体制之中,除非中国现行政府体制发生较大变化,否则,废除信访制度,也不会发挥正本清源的效果。信访制度该何去何从?

根据材料,请从国家权力结构和公民权利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

★考核知识点:信访制度

 

2、2012年9月1日,湖北三峡大学在校生刘艳峰分别致函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省安监局,申请公开因在延安特大车祸“微笑”,陷入“名表门”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工资信息。在与全国网友等待近20天之后,他终于见到了陕西省财政厅关于是否会公开“表哥”杨达才的回复:杨达才个人工资收入事项,不属于陕西省财政厅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对于这个结果,21岁的邯郸小伙刘艳峰虽然早已料到,但对于不公开的理由却不满意。

刘艳峰说,昨天下午她收到了陕西省财政厅的回复,这份回复加上标题只有100多字,核心的内容只有几十个字:你申请公开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个人工资收入事项,不属于陕西省财政厅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申请发出之前我就想到了这个结果,但没想到他们不公开的理由会是这个。”刘艳峰说,政府官员的工资是纳税人的钱,应该属于政府的可公开信息范畴,而且目前杨达才事件牵扯到了人们的共同利益,这个时候更应公开工资。

因在“8•26”延安特大车祸现场面带微笑,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深陷舆论风波,被网友“人肉”出在不同场合佩戴多块名表。杨达才对此回应称,自己确有5块名表,但均为个人合法收入购买。杨因此获称“表哥”。为此,刘艳峰向陕西省财政厅寄送申请表,申请公开杨达才2011年度工资。

网上要求公开杨达才工资的呼声很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曾表示,杨达才的个人工资属于政府信息,政府应予以公开。不过河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侯凤梅昨日对记者表示,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要求官员公开个人财产,“既然没有法律规定,那么就应视官员的工资也属于其个人隐私,政府可以不予公开。”侯凤梅认为,还是应该通过纪检等检查和反贪部门对其财产进行调查,而工资只是财产当中的一项,政府也应将调查结果公开。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我国公民的社会监督所面临的问题。

★考核知识点:公民社会监督

 

3、杭州,是处于现代化阶段的中国的一个代表城市,是一个服务于正在进入“后现代化”阶段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在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杭州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公民、企业、社会团体、媒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城市治理模式。

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停车新政”。在“停车新政”出台过程中,政府始终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办,杭州的事老百姓来办”的原则。在出台新政前组织开展“十大问题”民意调查,这十个问题涵盖了如何制订停车费的价格体系与收费标准;如何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路权;如何完善和创新管理等各个方面,对160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直机关、街道社区(市民)等不同层面的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为科学决策提供真实民意。在杭州的一些街道、社区中,自发成立了“草根质监站”。质监站成立的目的主要是由老百姓自己来当质量监督员,监督自己家门口的大工程,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反映居民的不便,与施工单位沟通协商,把问题解决;“工作人员”都由热心的社区居民义务担当,他们中有从事过建筑施工工作的,有从事管理工作的,对小区工程建设有一定的了解,站长则由具有一定工程质量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他们的“总职责”是监督辖区内的公共设施工程质量,接待居民咨询,受理居民关于辖区各项工程的投诉以及意见建议。

在“光复路148号分厕事件”中,为了解决 3 家分配厕所问题,最后采用民主协商会的形式讨论解决办法。区、街道组织了 30 多次民主协商会 ;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分别开设专栏,搭建市民参与民主协商的平台 ;上万热心市民为解决分厕问题参与投票,汇聚成三种解决方案供3户居民选择。在这种全社会的民主氛围下,3 户人家相互之间做出了实质性让步,最终签下了协议,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杭州城市管理体制的新特点和创新。

★考核知识点:城市管理体制

 

4、英国的手机留言窃听丑闻,两个星期内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这桩新闻两星期前还被许多主流媒体忽略,现在是各大媒体每天头条。两星期前,媒体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英国天空电视台(BSkyB)全部股份的行动已越过重重障碍,唯一的悬念就是出多少价了,本周新闻集团却宣布撤销收购计划。这一决定虽然做得突然,却并不出人意料。且不说英国议会三大党联合通过动议要求撤销收购,连新闻集团旗下的《泰晤士报》都在连续大篇幅报道窃听丑闻,对于新闻集团来说,现在收购确实属于“气氛不宜”。

在一个新闻自由的社会,媒体拥有监督政府的职责和影响力。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私营媒体的目标是商业利益。媒体大亨为追求商业利益而施展其媒体的影响力时,他手下的媒体就不再是观察与报道的角色,而是直接参与权力运作。媒体大亨既可以对政府决策有关键影响,又必不像民选官员那样需要向公众交代,许多人认为这一现象违背了民主政治的精神。

如何监管媒体,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目前英国报纸采取自我监督的方式,但是在窃听丑闻中,作为自我监督机构的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两次发布调查报告称窃听手机留言在《世界新闻报》中属于“个人行为”,并且已“不再发生”。这让人们对这一行业监督形式失去了信心。但如果由政府机构或法庭介入监管媒体,反对的声音将会更大,因为这将直接威胁新闻自由。折中方案就是要么建立一个拥有更大权力的自我监督机构,要么以独立监督机构的方式进行,与目前英国监督传播媒体的独立机构Ofcom类似。手机留言窃听丑闻远未结束,默多克本人已经同意参加下周二举行的英国议会听证会,到时候新闻集团在英国的运营前景将会更为清晰。同时对于媒体的运作与监督的讨论,还将会一直继续下去。

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如何规范媒体监督的功能发挥。

★考核知识点:媒体监督

 

 

5、根据美国统计局的调查,从1974—2005年的30年间,美国成年志愿者的比例曾经出现过大幅下滑,随着机构的建立以及其在动员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方面的努力,这一比例到2005年时上升到了27%,是30年来的最高水平。资金是社区建设的生命线。社区社会组织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很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的瓶颈。国家与社区服务机构鼓励社区社会组织通过项目申请的方式,向机构申请资金,资助社会组织在社区层面开展服务项目。如此大量的资金被投放到社区层面的社会组织所开展的项目之中,不仅缓解了组织普遍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而且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效应,促进了组织的蓬勃发展,改善了社区层面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技术支持。国家与社区服务机构非常重视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美国组织项目中就有一项专门计划是指派专业志愿者到社区社会组织的相关项目中全职工作一年,帮助所在组织进行内部能力建设。此外,社区社会组织在服务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向机构申请帮助,机构会根据社区的需要制定工作计划并指派一个10—12人的服务小组进行为期6—8周的工作,集中解决社区在教育、公共安全、环境等方面具体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环境支持。在项目开展的同时,机构还非常注重营造鼓励民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氛围。除了在物质上通过提供奖学金、发放生活津贴等方式为部分低收入群体找到了通过社区服务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之外,公司还设立了多种奖项对在社区服务中表现优异的个人进行嘉奖,在树立榜样的同时,激励和带动其他民众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可以说正是联邦政府持续不断的培育与扶持,推动了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参与到社区层面的志愿服务中,实现了美国社区在看似不依靠政府的情况下,通过社区民众和社区社会组织完成了日常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社区民众的生活需要,而且还营造了一个温馨、 安全、和睦的社区共同体。

根据资料分析美国政府在社区自治中的支持作用。

★考核知识点:地方自治

 

6、单位制度是中国特色基层社会重建的重大创造,也曾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重要表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单位组织原先承担的作为“小福利国家”的各项职能有一部分开始逐渐转向社会。学界认为总体趋势“由于民营企事业单位的蓬勃兴起,以及国有企事业的非单位化和成建制地取消,单位社会的逐渐萎缩和差地瓦解只是时间问题”,然而转型期内复杂多变的情况往往令人始料未及,近期的一些事件表明原先的单位体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回潮现象,这究竟是逆改革而行的回头路,还是“否定之否定”的提升之路,面对这样的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与反思是必要的。

所谓的“单位回潮”现象并不是传统政治学意义上单位数量的明显回升,大量国有和集体企业经过改制、事业单位经过企业化改革后已达到了政府在短期内大幅减少传统单位体制下单位数量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单位回潮”主要指的是单位在改制过程中向社会交还的那部分职能的回归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人向单位人身份的再次转换,具体包括职工福利分房、医疗保险、托幼机构、子弟学校等各种福利的回归与扩张。

“回潮现象”的深层原因主要由:(一) 隐性福利下的“洼地效应。在个别部门,如政府机关、高校、部分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等,存在着很多隐性福利,表现在福利房、医疗保障、子女上学等。而改革不彻底的原因则是因为单位组织生存的基础没有动摇,单位组织仍然处于一种行政隶属关系体系之中,政府依然对单位组织领导的任免权有强有力的控制;(二) 矫枉过正后的过度市场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源于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政府财力无法应对单位的持续投入所导致的政府压力,即单位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这就为改革的不彻底性埋下了伏笔。 (三) 保障性政策体系下的默许通道。市场化的不彻底性是导致隐性福利在财政供养机构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然而,政府制定的多项保障政策体系对各种隐性福利的长期默许也是形成单位回潮现象的具体诱因之一。

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分析“单维回潮”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考核知识点:单位

 

7、2007年,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高毅存等人就通过九三学社北京市城建委给北京市政府写了一个提案,建议将东、西、宣、崇四城区合并成一个老城区。2009年6月,北京市政协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编制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若干建议”。

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崇文区的行政区域为东城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西城区的行政区域。合并后新设立的东城区,辖区范围为原东城区和崇文区辖区范围,面积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5万人。合并后新设立的西城区,辖区范围为原西城区和宣武区辖区范围,面积5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6万人。北京市市辖区合并的原因主要有市辖区划分不平衡和行政区的划分与经济区的发展之间不相协调等。

市辖区在政府职能设置面临的问题有:第一,市辖区政府与市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不够明晰。实践过程中,市、区两级政府的权力和管理职能的划分不尽合理。市下放给区的管理权限很小,一些设在区级的事业单位,由于没有管理权,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第二,市辖区政府之间横向府际关系不协调。一方面,市辖区作为城市整体的基本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在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等方面要统筹考虑,并受到城市发展整体性要求的制约。另一方面,各个市辖区作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又必然以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第三,市辖区政府独立性不足。相对于市辖区政府而言,市有关职能部门即“条条”的权力过大。在归口管理体制下,事实上领导的成份大于指导的成份。因此,从长期来看,城市中“条块关系”的运作明显表现是“部门掌权,政府协调”,使市辖区政府运行呈现出极强的局限性和依靠性。

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北京市城区合并的原因和背景。

★考核知识点:行政区划与城市政府过程

 

 

(三)、论述题

★考核知识点:服务型政府建设 中央地方关系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学生可以有新的其他观点)

1、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的新格局应当体现“维护中央权威”和“尊重地方权益”的两个原则,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2、基本实现机制是:法制统一与二级立法体制;“全党服从中央”与“下级服从上级”;“条条管理”和“块块管理”;党管干部与下管一级;中央计划管理与地方经济自主性;统一财税管理与分税制;民族团结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中,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在于一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二是在合理划分政府间职责的基础上,要给予地方政府特别基层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服务的财力和权限。

 

★考核知识点:和谐社会 党政关系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学生可以有新的其他观点)

1、党政关系是中国政府过程中的一对最基本的政治关系。

2、党政关系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3、党政不和谐主要原因在于党政不分,角色混乱。党政和谐首先解决党政分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职能分开、工作内容分开、组织分开等方面,目的在于促使党政关系的逐步规范化。

 

★考核知识点:执政党的执政方式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学生可以有新的其他观点)

1、 从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看,西方国家执政仅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和部分立法权,中国共产党掌握了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

2、 从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来看,西方国家的执政仅指掌握了中央或联邦的行政权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则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

3、 执掌国家权力方式来看,西方的执政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比如在议会的多数席位和行政机关的党员,中国共产党则是比较直接的领导比如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4、 从对执政党地位的合法性理解及相关措施来看,双方都高度重视通过选举的形式使执政党地位得到公民的认可,但认识基础不同,西方国家强调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合法反对原则”,以多党竞争的形式来垄断政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则是历史&人民的选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领导权,不允许资产阶级政党来分享政权

 

★考核知识点:意见表达主体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学生可以有新的其他观点)

1.“征求意见”为主的表达模式:“被组织化”与“内输入”主导

强调“自上而下”,非直接式的意见表达,往往基于“微服私访”和“体察民情”,这更多是由于基层群众缺乏低成本、便捷式的利益表达渠道,外部性明显,风险大所决定的,虽然现在更多的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民懂得以意见表达维护自身权益,但上升为操作层面的还是少数。

2.复合型表达样态:“支持”与“要求”并存,“压力”与“整合”交织。

在当代中国,“支持”绝不可少,“要求”往往也是在“支持”中表达的。

而且中国的意见表达中,“压力”、“要求”往往是提前、私下施加,在正式的场合,往往是以“支持”的态度表现出来,其实是因为背后的博弈已经找到了妥协的均衡点。

3.表达机会与途径的不均衡、不完善:弱势群体上访无门依然存在

 

★考核知识点: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学生可以有新的其他观点)

当代中国在国家结构形式方面发展的唯一前途,不是分散主义,也不是对旧体制的修修补补,而是在“维护中央权威”和“尊重地方权益”这两大基石上发挥积极性,建构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新格局。

“维护中央权威”是指全国各级政权关在统一的国家法制之下,自觉地肯定、服从和接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与监督。尊重地方利益中尊重是指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地方已经由单一的国家权力客体、导体地位变成国家权力体系中的一种与中央相互作用的主体;利益是指肯定了地方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就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讨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方法上不能过分强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要根据不同层次、情况,集分并举。在层次感清晰、实行中央集权的条件下,实行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实现“两个积极性”的基本机制有@法制统一与二级立法体制@全党服从中央与下级服从上级@条条管理与块块管理@党管干部与下管一级@中央计划管理与地方经济自主性@统一财政管理与分税制@民族团结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一个国家与两种制度@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考核知识点:和谐社会 党政关系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学生可以有新的其他观点)

1.人大的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

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的主要内容:一是对立法和委任立法的监督;二是对行政工作的监督;三是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四是对其他国家机关人事任免情况的监督

2. 党的监督是中国最高层次上的政治监督,包括党的政治监督和党的纪律监督

3.政治协商监督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这一监督的主体具有其他监督主体所无法比拟的广泛性和高素质

二是这一监督具有高层次和直接性的优势,与同级人大、党委和政府平行协商和进行监督

4.司法监督,是指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的监督。

5.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是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主要是监督立法的程序,对于立法内容的监督是人大的法律监督)

二是对行政活动的监督

三是对行政人员的监督

6.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社会监督:

一、人民团体的社会监督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党的领导渠道介入监督过程,向领导机构反映意见;二是利用组织结构活跃的优势,独立与其他团体开展监督活动。

二、群众组织的监督:各种类型的、较为松散的群众性社会监督组织也开始发挥作用,如消费者协会。当然起作用的发挥,与政府部门的支持和以群众面目出现的离退休老干部在其中的骨干作用是分不开的

7.新闻媒体的监督:

一方面,这种监督起步较晚,而且受新闻舆论监督与政治监督密切相关这一体制因素的制约,监督的主体不得不比较慎重,导致这种监督力度不够,范围有限;

另一方面,恰恰是因为新闻舆论监督与政治监督联系密切的特点,使得监督对象十分惧怕这一形式的监督。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鹏作业网 » 南开19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