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9 道试题,共 45 分)
1.元代作家萨都剌的集子是____。
A.《龙洲集》
B.《静修集》
C.《雁门集》
D.《晞发集》
2.被刘克庄称为宋诗开山之祖的是____。
A.苏舜钦
B.王禹偁
C.欧阳修
D.梅尧臣
3.《项脊轩志》以庭中枇杷树“亭亭如盖”作结,其目的是表达____。
A.对项脊轩的纪念
B.对祖母、母亲养育之恩的感念
C.对少年生活的怀念
D.对亡妻的思念
4.蒲松龄《婴宁》中,记述进入深山寻得婴宁,倾诉爱慕之情的人物是____。
A.西人子
B.胡三公子
C.王子服
D.吴生
5.下列诗人中被列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是____。
A.陈与义
B.陆游
C.范成大
D.杨万里
6.陆游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写的是____。
A.菊花
B.梨花
C.梅花
D.桃花
7.我国第一部供案头阅读的长篇通俗小说是____。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8.关汉卿塑造的悲剧形象之一是____。
A.谢小娥
B.窦娥
C.孙雪娥
D.姮娥
9.柳永雅词在艺术上的特点之一是____。
A.以赋为词
B.以诗为词
C.以比兴为词
D.以文为词
二、多选题 (共 1 道试题,共 5 分)
10.下列词作中,属于豪放词的有____。
A.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B.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C.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D.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E.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1.被王国维举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词作家是纳兰性德。
12.李清照《永遇乐.元宵》抒写情感的主要手法是对比。
13.钱谦益《后秋兴》“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中,“嫦娥”指代诗人自己。
14.吴伟业《圆圆曲》中“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里的“蛾眉”指陈圆圆。
15.《戏答元珍》“二月山城未见花”中的“山城”是指夷陵。
16.《报刘一丈书》刻画人物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方式是白描。
17.诗歌以叙事为主,被称作“中国诗界之哥伦布”的是魏源。
18.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今且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是指在朝做官。
19.提倡“义法”的桐城派作家是姚鼐。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的是史册。
19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9 道试题,共 45 分)
1.“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____。
A.贺铸《青玉案》
B.秦观《满庭芳》
C.欧阳修《踏莎行》
D.晏几道《鹧鸪天》
2.王实甫《西厢记》“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司马青衫更湿”出自____。
A.《长恨歌》
B.《钱塘湖春行》
C.《轻肥》
D.《琵琶行》
3.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作于____。
A.镇江
B.湖南
C.杭州
D.南京
4.柳永《望海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描写的是____。
A.苏州
B.杭州
C.南昌
D.南京
5.被刘克庄称为宋诗开山之祖的是____。
A.苏舜钦
B.王禹偁
C.欧阳修
D.梅尧臣
6.《报刘一丈书》作者所理解的“世所谓上下相孚”是指____。
A.趋炎附势、拍马求宠
B.才德称位
C.下级思念上级
D.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
7.被称为“桐城派”鼻祖的清代散文家是____。
A.方苞
B.戴名世
C.姚鼐
D.刘大櫆
8.下列词人与词集归属正确的是____。
A.晏殊《片玉集》
B.晏殊《漱玉词》
C.周邦彦《珠玉词》
D.周邦彦《片玉词》
9.姜夔《扬州慢》小序中说“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其中“《黍离》”所用典故出自____。
A.《诗经》
B.《论语》
C.《楚辞》
D.《庄子》
二、多选题 (共 1 道试题,共 5 分)
10.下列作家中,属于明代的有 ____。
A.陈子龙
B.袁宏道
C.杨万里
D.元好问
E.何景明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1.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一首七言律诗。
12.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的“故国”是指当时的江宁。
13.晏几道的词集名是《小山词》。
14.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一典故表达年华空逝的忧伤。
15.李清照《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东篱”出自陶渊明诗。
16.龚自珍《病梅馆记》的主旨是呼吁人才能自由发展。
17.有“张三影”之称的文学家是张先。
18.《哨遍.高祖还乡》的主题是讽刺刘邦夸耀乡里的行径。
19.“苏门四学士”中,后来称为江西诗派宗师的是秦观。
20.诗能自成一家,被人称为诚斋体的是范成大。
19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9 道试题,共 45 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的“满招损,谦得益”出自____。
A.《论语》
B.《礼记》
C.《尚书》
D.《周易》
2.王禹偁《村行》是一首____诗。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七言绝句
D.七言律诗
3.陆游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写的是____。
A.菊花
B.梨花
C.梅花
D.桃花
4.下列诗人中被列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是____。
A.陈与义
B.陆游
C.范成大
D.杨万里
5.欧阳修《戏答元珍》诗句中抒发逆境中自慰之情的是____。
A.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B.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C.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D.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6.关汉卿《窦娥冤》中揭示窦娥悲剧的根本原因是____。
A.高利贷盘剥
B.童养媳制度
C.封建统治腐败
D.地痞流氓横行
7.张养浩著名散曲《潼关怀古》中的名句是____。
A.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
B.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
C.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D.一半云遮,一半烟埋
8.柳永《望海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描写的是____。
A.苏州
B.杭州
C.南昌
D.南京
9.《朝天子》(咏喇叭)采用的艺术手法是____。
A.白描
B.情景交融
C.对比
D.嘲讽夸张
二、多选题 (共 1 道试题,共 5 分)
10.姚鼐《登泰山记》记述的内容有____。
A.登上山顶见到的景色
B.泰山的地理形势
C.日观亭观日出
D.因景物不同而心情不同
E.作记的缘由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1.《汉宫秋》第三折中采用三字短句、前后重复、形成重叠回环句式的曲牌是落梅风。
12.黄宗羲在《原君》中引汉高帝“某业所就,孰与仲多”之语是为了说明后之为仁君者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13.《圆圆曲》中暗喻吴三桂必不得好结果的一句是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14.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称自己“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是为了驳斥司马光指责自己征利。
15.有“张三影”之称的文学家是张先。
16.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描写的是忧郁孤独的感受。
17.诗能自成一家,被人称为诚斋体的是范成大。
1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的是孙权。
19.诗歌以叙事为主,被称作“中国诗界之哥伦布”的是魏源。
20.《圆圆曲》是一首长篇抒情诗。
19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9 道试题,共 45 分)
1.陆游《关山月》一诗的题目是( )。
A.词牌名
B.自作新题
C.新乐府标题
D.乐府旧题
2.王禹偁《村行》是一首____诗。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七言绝句
D.七言律诗
3.《朝天子》(咏喇叭)中“喇叭”喻指____。
A.皇帝
B.宦官
C.地方官
D.出行的朝臣
4.明代重要散曲作家王磐的散曲集是____。
A.《西楼乐府》
B.《秋碧乐府》
C.《海浮山堂词稿》
D.《林石逸兴》
5.被称为“桐城派”鼻祖的清代散文家是____。
A.方苞
B.戴名世
C.姚鼐
D.刘大櫆
6.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所描写的季节是( )。
A.秋天
B.春天
C.夏天
D.冬天
7.姜夔《扬州慢》小序中说“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其中“《黍离》”所用典故出自____。
A.《诗经》
B.《论语》
C.《楚辞》
D.《庄子》
8.下列词人与词集归属正确的是____。
A.晏殊《片玉集》
B.晏殊《漱玉词》
C.周邦彦《珠玉词》
D.周邦彦《片玉词》
9.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中的“杜郎”是指____。
A.杜荀鹤
B.杜甫
C.杜牧
D.杜审言
二、多选题 (共 1 道试题,共 5 分)
10.元杂剧《汉宫秋》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
A.王昭君
B.汉成帝
C.汉哀帝
D.汉元帝
E.孟丽君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1.《戏答元珍》“二月山城未见花”中的“山城”是指夷陵。
12.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中,“张俭”喻指梁启超。
13.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兴。
14.反映“官逼民反”这一史实的小说是《三国演义》。
15.《报刘一丈书》刻画人物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方式是白描。
16.《哨遍.高祖还乡》的主题是讽刺刘邦夸耀乡里的行径。
17.在《岳鄂王墓》中,“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使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喻。
18.《项脊轩志》出自《震川文集》。
19.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作于金陵。
20.黄宗羲在《原君》中引汉高帝“某业所就,孰与仲多”之语是为了说明后之为仁君者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